1.郭跃华的其它相关

2.郭跃华的个人简介

3.潮汕乒乓四杰是谁

4.乒乓球拉弧圈球的基本要领是什么?

5.偶像的偶像!大满贯瓦尔德内尔最敬佩的2位乒乓天才,你认识吗?

乒乓球郭跃华讲座_乒乓球奥运冠军郭跃华的近况

郭跃华厉害,提起郭跃华这个名字,他可是当年叱咤乒乓的顶尖高手。老球迷应该有所了解,他刚开始也是左推右攻的直拍正胶快攻打法,后来在乒坛前辈的指点下,把正胶改为反胶,在结合快攻优势的前提下,他借鉴并学习了日本的弧圈球技术,最终形成了快攻结合弧圈打法。再加上他独树一帜的高抛发球和灵活的跑动能力,郭跃华成为当年获得世界冠军最多的球员之一。

郭跃华的其它相关

乒乓球冠军郭跃华和他的妻子沈雁婚姻状态美好,目前他担任福建省乒乓球队总教练和厦门市乒乓球协会会长,同时兼任国家乒乓球队专家组顾问。

乒乓球竞赛规则,内容为除国际乒联手册的第二章乒乓球比赛规则、第三章国际竞赛规程、第四章世界级比赛和奥运会比赛规程之外,根据国际乒联的更改,撤销了上一版的第六章和第七章,将《世界级比赛及国际乒批准的比赛——竞赛官员指南》和《国际公开锦标赛建议》另列。

乒乓球起源于英国,“乒乓球”一名起源自1900年,因其打击时发出“Ping Pong”的声音而得名。在中国大陆以“乒乓球”作为它的官方名称,中国香港及澳门等地区亦同。1926年1月,在德国柏林举行了一次国际乒乓球赛,共有9个国家的名男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同年12月,国际乒乓球联合会正式成立,并把在伦敦举行的欧洲锦标赛命名为第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郭跃华的个人简介

1983年,功成名就的郭跃华离开了国家队。从北京回到福州后,原本想早点结束自己的乒乓球生涯,却没想到组织上还要求站好最后一班岗。在代表福建省参加了1983年第五届全国运动会后,郭跃华才算正式告别为之奋斗了20多年的乒乓球。

年,年仅28岁的郭跃华被福建省政府任命为省体委副主任。这在当时还引起了轰动,你想,28岁就当上了副厅级干部,在全国也是非常罕见的。 1.六年的“洋插队”生活

还在大学读书时,郭跃华已经开始出国赚钱了。应日本一家乒乓球器材公司的邀请,郭跃华先后3次到日本讲学打球,丰厚的报酬、宽松的工作环境,让郭跃华坚定了出国的念头。1987年7月,通过自己联系,郭跃华远走德国,开始了6年的“洋插队”生活。选择到德国打球,经济上是一个主要原因。上世纪80年代,德国拥有世界上最完善的乒乓球联赛制度,郭跃华在德国打球一个月的收入就能达到国内好几年的收入。

2.“我很容易满足,不适合当商人”

回国后郭跃华参与的第一个商业项目就是在厦门经营海鲜酒楼。酒楼开张的时候在厦门引起了轰动,刚刚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赢得冠军的邓亚萍来了,具有传奇色彩的庄则栋来了,乒乓界的名人效应让酒楼名声大振、门庭若市、宾客如云。郭跃华从一名乒乓球运动员转型为一名商人。

1996年,“跃华”牌乒乓球服装和器材正式上市,依靠自己的知名度和良好的产品质量,立刻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拥有专利技术的“跃华牌”飞行鞋(一种在鞋底安装了轮子的鞋子)推向市场后立刻得到了青少年的追捧,不仅行销全国各地,在台湾也拥有不少爱好者。独创品牌的成功,让郭跃华感受到了别样的喜悦——作为一名商人的喜悦。

郭跃华在10多年的商海中跌宕起伏,有失败的教训,也有成功的经验。“我这个人心太软,不够黑,很容易满足,并不适合经商。”如今,回首自己的经商之路,郭跃华感慨万千。“做生意不在于你聪不聪明,而在于你是否执著,有个好的合作伙伴,加上一点好的运气,你就可以成功!” 自从郭跃华、陈新华、许增才退役之后,福建省乒乓球队便陷入了低谷。目前的福建省男队只能参加甲A的比赛,女队只能参加甲B的比赛,入选国家队训练的选手只有一人。一个偶然的机会,福建一家企业的老板结识了郭跃华,出于对乒乓球事业的热爱,对方非常愿意赞助福建乒乓球队和羽毛球队。在未来8年时间里,该企业愿意每年为乒乓球队及郭跃华本人提供150万元的赞助,对方的条件只有一个,那就是必须让郭跃华出任总教练,因为郭跃华是福建省有史以来最出色的乒乓球运动员。福建省体育局2006年3月7日正式任命今年50岁的郭跃华为福建省乒乓球队总教练。

“我重新出山,既有内因,也有外因,看到福建队多年来一直在低水平徘徊我心里实在有些不好受,而对方指名道姓让我来挂帅只是一个契机,”郭跃华认为,“福建省乒乓球并不是没有人才,这几年成绩下滑还是在训练上出了问题,需重点抓思想和训练作风。我现在的重要任务就是为下一任教练铺路。如果当我离开这支队伍之后,还有人记得我,怀念我,我就心满意足了。”

郭跃华上任后首先重点抓了思想和训练作风。“我的工作就是收拾烂摊子,组建新队伍。”由于长期处于中低水平,导致福建省乒乓球队从上至下都缺乏必胜的信心和前进的动力。上任初期,看到队员们有气无力的训练状态,郭跃华更坚定了必须很抓思想和训练作风的决心,每堂课不厌其烦地告诉运动员训练的目的,“只有明白了为什么训练,练什么,达到什么目的,如何调整自己全身心投入训练,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如今,3个多月过去了,在郭跃华的眼中,“这支队伍至少看起来像那么回事,有那么一种蓬勃向上的气势”

后备人才的培养是郭跃华上任后一直思考的问题。福建队的最大问题是老的老,小的小,缺少高水平的运动员。福建曾经出现过林菱这样的优秀选手,但她提前离开了球队。郭跃华说:“林菱走得非常可惜,这是当时工作的一大失误,离开了优秀选手的传帮带,福建乒乓球队跌入低谷也就不足为奇了。”

住惯了两层别墅的郭跃华目前只能住在福州的公寓里,除了每天的训练之外,郭跃华已经逐渐远离了过去喧闹的生活。由于路途遥远加上训练工作繁忙,郭跃华每两周才能回厦门一次与家人团聚。出于工作上的考虑,郭跃华甚至打算将厦门的家搬到福州,在总教练的位置上大干一场。

“稳定中求发展”,这是福建省体育局对郭跃华出任总教练的总体要求。没有成绩上的压力,也没有具体的指标,反而让郭跃华对这份工作非常投入。郭跃华说:“现有的教练班子都很努力,大家都希望福建乒乓球能早日翻身。但乒乓球要出成绩不容易,至少也要8年、10年。我的前任并没有给我留下一个好的队伍,我也可能会成为最没有成绩的总教练,但只要我在位一天,就要为福建乒乓球负责。

●补袜子是他的拿手绝活

在商海中搏击了十几年的郭跃华,如今有了自己的品牌,他做的是乒乓球的运动鞋服。朋友评价郭跃华不是一个好的生意人,他还想着球。如今家里的生活条件比以前富裕了很多,但是深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他从不骄纵自己的儿女,还教育他们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这不,他还把自己的母亲请到了他的家里,拿出了当年自己穿过的破棉袄,向孩子们讲述当年的故事。郭跃华还身体力行地为孩子们做榜样,生活中他还有一个绝活,至今让他的家人和朋友赞叹不已,那就是补袜子。他说现在生活富裕了,也不能忘了还有很多贫穷的人。

●顾家

厦门临海,这里的孩子从小就喜欢在大海的怀抱里搏击风浪,锻炼自己勇敢、强悍、灵巧的性格。十岁的小跃华,在刚刚学会游泳没多久就曾和市体校大班的学员们一起横渡厦鼓海峡,为了安全教练特意带上了两粒助浮篮球,可是小跃华连碰都没碰。他随着人群劈波斩浪,在近一千米宽的厦鼓海峡里游了一个来回,郭跃华每次来到海边还有一个习惯,他喜欢看军舰上的国旗。小跃华有点像小孩子王,那时候大家玩得很高兴,到山上去他要捡一些树枝,回家烧火,原来郭跃华还是个顾家小男人。

●不训练完不吃饭

阿甘的执着已广为人知,郭跃华在少年时期也是因执着打动他的启蒙教练的。一天,郭跃华的启蒙教练汤重炫到郭厦门实验小学选材,他让60多个喜欢打乒乓球的小同学分散在四个教室里掂球。渐渐地天色已晚,同学们陆陆续续都回家了。回到家里汤教练忽然发现自己的书包忘拿了,转身回学校拿书包。汤教练忽然听到从一个教室里隐隐约约传出乒乒乓乓的声音,循着声音汤教练走进教室,看到一个矮矮的、胖胖的小男孩还在认真地掂球,汤教练问他:“你为什么还不回家?”他一本正经地说:“教练说了,训练不结束不准回家。”这时汤教练才想起刚才自己忘记通知这个教室里的学生回家了。但其他的14个学生却早已走了。这个认真的小男孩就是郭跃华。认真执着的郭跃华在训练中还有一个让教练头疼的习惯,不训练完不吃饭。 许多年过去了,仍有人不断地向郭跃华提起,“如果你有机会参加奥运会,肯定是所向披靡吗?”

上个世纪80年代,郭跃华在世界乒坛少有对手。然而,种种原因让他没有机会在奥运会上展示球技。

当时的郭跃华风华正茂,辉煌的运动生涯中获得三次世乒赛男团冠军、两次世乒赛男单冠军、一次世乒赛混双冠军和两次世界杯男单冠军。1983年退役时,他是当时中国乒乓球队获得世界冠军次数最多的男运动员。

功成名就的郭跃华离开了国家队。从北京回到福州后,原本想早点结束自己的乒乓球生涯,却没想到组织要求站好最后一班岗。在代表福建省参加了1983年第五届全国运动会后,郭跃华正式告别为之奋斗20多年的乒乓球。

如今,已经52岁的郭跃华将以全新方式参加自己的第一次奥运会:在自己的家乡,传递北京奥运圣火。

“在家门口举办奥运会,很多人一辈子只能遇到一次,能成为奥运火炬手更是幸运者。”郭跃华说,“奥运会在自己的祖国举办,我虽然不能再在赛场上为国家争荣誉了,但以奥运火炬手的身份参与、感受奥运,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现在的郭跃华不仅是福建省乒乓球队的总教练,还是国家乒乓球队专家组的顾问。郭跃华表示,希望中国乒乓球队能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希望自己的弟子能出现在以后的奥运会赛场上。

潮汕乒乓四杰是谁

郭跃华1956年生于福建省厦门市,身高1米67,8岁开始学打乒乓球。厦门是中国南方一个沿海城市,有点像克罗地亚的达尔马提亚群岛。由于经常在海边玩耍,郭跃华从小练就了一身健壮的体魄和强壮的腿部肌肉。

无论在业余体校还是在福建队,郭跃华都喜欢与比他大、水平比他高的队员训练,事实证明,这一点对他的成功起到了很大作用。还没有正式进国家队时,他就曾得到徐寅生的指点,由正胶改为反胶,在速度快的基础上增加了旋转变化,很快显示出了他的优势。他多次入选国家青年队的大型集训。1973年,他正式入选国家队。

乒乓球拉弧圈球的基本要领是什么?

潮汕乒乓四杰是陆元盛、郭跃华、乔红、张超。他们四位世界冠军齐聚汕头,助力了潮汕首届“明园杯”乒乓球公开赛。本届“明圆杯”公开赛巨星云集。乒坛名宿陆元盛、郭跃华、乔红,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原中国乒协名誉副主席、原广东省乒协名誉主席陈建华,广东省乒协名誉会长、明园集团董事长李松坚,汕头市副市长林依民以及广东省乒协,明园集团等领导出席比赛开幕式。

偶像的偶像!大满贯瓦尔德内尔最敬佩的2位乒乓天才,你认识吗?

弧圈球是一种强烈的上旋球,特点是既有强大的攻击力又有很强的稳定性。由于它的旋转非常强,因此它虽然是上旋球,却从传统上旋球中分离出来成为单独的一类。按击球的方位来划分,弧圈球可分为两种:正手弧圈球,反手弧圈球。在正手弧圈球中又分为加转弧圈,前冲弧圈,侧旋弧圈,直板正胶弧圈(俗称小上旋)和不转弧圈(俗称假弧圈)。

弧圈球方法及技术要领:

正手加转弧圈球

(以右手为例)左脚在前,右脚稍后,两膝微屈,重心约在右脚上。手臂自然下垂伸直,拍形略前倾,当来球从台面弹起时,右脚蹬地,腰部向左上方转动,上臂带动前臂向左前上方加速挥动,击球瞬间,整个身体的动量传递到手腕,加速度达到最大。在来球的下降初期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上部。

击球后重心移至左脚。

正手前冲弧圈球

站位基本上与加转弧圈球相同。手臂的引拍要比如转弧圈球高一些,球拍与地面大约形成80度夹角。当球从台面弹起时,腿、腰、上臂、前臂依次进行动量传递,击球瞬间手腕向内向前略为转动,加速度达到最大,在上升后期或高点期摩擦球的中上部。击球后,重心移至左脚。

直板正胶正手弧圈球

(俗称小上旋):与反胶弧圈动作要领基本上相似,但因正胶粒凸起,胶皮的摩擦系数小于反胶,缺少粘性,触球面积没有反胶大,如果摩擦过薄,就容易"打滑",所以在击球时要加强手腕转动,扩大球拍接触球的面积,这是正胶弧圈与反胶弧圈的最大区别。此外,正胶弧圈动作较小,以前臂发力为主,球的弧线较低。

正手侧旋

击球准备姿势和整个身体的用力方法与加转弧圈球相似,但在击球时,摩擦球的偏右面,拍形稍前倾,手臂自右外侧向左前上方(近似于弧形)发力。在拉侧旋球时,如果击球的右中部或右中上部,拉出的球是侧上旋;如果击球的中下部,主要以向内向前发力为主,往往会拉出侧下旋弧圈球。在实践中,一些优秀运动员常有运用。

不转弧圈球

(亦称假弧圈):初学者可在掌握了加转弧圈球的动作要领的基础上,把拍形稍后顾,触球的中下部,手臂紧张些向前上方推拉球就可拉出不转弧圈球。

横拍反手弧圈球

两脚平行或左脚稍后站立,两膝微屈。击球前,将球拍引至腹部下方。当球从台面弹起时,以肘关节为轴,前臂迅速向上挥动,结合手腕向上转动的力量,在下降期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上部。击球过程中,两腿向上蹬伸。

直拍反手反面拉弧圈球

由于直拍反手位拉弧圈球在用力上受到身体的阻碍,手臂力量的发挥受到限制,所以难以拉出象横拍一样高质量的弧圈球。随着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中国直拍运动员创新意识的加强,为了弥补直拍反手位技术的不足,目前已有许多运动员借鉴横拍反手拉弧圈球的特点,开始运用直拍反手的反面拉弧圈球这一新技术。此项技术对于初学者掌握起来可能难度较大,此处仅作为一种中国乒坛的技术创新信息介绍给初学者,并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初学者对这一新技术进行尝试,使之得以普及。其动作方法是:两脚平行或左脚稍后站立,两膝微屈,重心较低。击球前,球拍引至腹部下方,肘部略向前凸,手腕下垂内收,拍形前倾。当球从台面弹起时,以肘关节为轴,前臂迅速向前上挥动,击球瞬间手腕向右前上方转动,在下降初期或下降后期用球拍的反面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上部。击球后,重心放在两脚中间。

如果要问中国乒乓球迷、运动员们最敬佩的外国选手是谁,那么瑞典名将、史上第一位大满贯得主—— 瓦尔德内尔 一定会名列榜首。

大满贯李晓霞曾公开表示崇拜老瓦,张怡宁等人表示最欣赏老瓦,王涛把老瓦列为自己最尊敬的对手,李晓东等人对老瓦赞不绝口。

那么问题就来了: 谁又是瓦尔德内尔最敬佩的运动员、别人偶像的偶像呢?

对于这个问题,老瓦本人曾亲口给出过答案: 他的偶像,是“远古”乒坛霸主的最后一位掌门人;而他极其尊崇的另一位乒乓选手,正是来自我们中国!

这两人也都在1981年(也就是瓦尔德内尔14岁,在中国学艺、结果被球馆看门人打败的后一年)迎来自己的一个职业巅峰。

那么他们都是谁呢?

两个拒绝循规蹈矩、平凡度过人生的乒坛奇才—— 克兰帕尔、郭跃华

你认识吗?

克兰帕尔·蒂博尔(Klampar Tibor) ,1953年出生,匈牙利乒乓王朝 历史 上的最后一位顶级名将,也是瓦尔德内尔多次公开提到的自己的偶像,他17岁在国际赛场上出道、18岁便获得了世乒赛男双冠军,20岁又拿到亚军,然后……就突然“失踪”了。

是的,1974年欧洲12强赛(也就是欧洲杯,现在改成16强了)结束后,克兰帕尔迅速消失在了大家的视野当中,3年没有任何大赛战绩,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

要知道,21~24岁正是一个乒乓球运动员最黄金的打球年龄,然而克兰帕尔却恰恰在这个时间段出现了巨大空白,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老克虽然球技好,但个人生活无组织、无纪律,经常违反队规,而且据说情节极其恶劣,结果教练们实在看不下去了,决定对其做出禁赛处罚。

毕竟,他是在匈牙利队,那个让中国人苦苦追赶了几十年才在金牌榜上超越的乒坛霸主。

许多年轻球迷可能不了解匈牙利乒乓球队曾经在 历史 上有多强,简单点说就是: 他们早年在乒坛的地位,大概就相当于今天的中国队。 咱们国乒也有奥运冠军陈玘被刘国梁罚去喂猪的情况,当年克兰帕尔被禁赛也就不难理解了吧?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克兰帕尔本以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要到头了,没想到中国人却给了他“重生”的机会,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70年代的时候匈牙利队也开始出现青黄不接的问题,虽然1975年“回光返照”、拿到了世乒赛的男单和男双金牌,但很快又出现了衰退。面对此情此景,匈牙利乒坛名将、70年代的主教练 别尔切克 一看不行了,连忙想起了还在“流放”的克兰帕尔:

时局艰难,成大事不拘小节,我看这小子改造得也差不多了,那就赶紧回来效力吧!

就这样,克兰帕尔成功重返球队,1977年世乒赛小试牛刀、打得不怎么样,但1979年却在世乒赛男团中大显神威,一人拿了中国队2分,最终助球队取得了 5-1 的压倒性胜利(当时是9盘5胜制),时隔27年、重新夺回了属于冠军的斯韦思林杯!

那一年,瓦尔德内尔才14岁,肯定有机会见证自己偶像的高光时刻。只是大家不会想到, 这将是匈牙利乒乓王朝在世界大赛场上的最后辉煌。

1981年世乒赛男团决赛,匈牙利队 2-5 不敌国乒,其中克兰帕尔赢1盘、输2盘,从此再也没有恢复过来。但当年底,克兰帕尔在男子世界杯赛场上大杀四方,一举夺得金牌。

曾经称霸乒坛的匈牙利队已油尽灯枯,前辈们的光环只能送克兰帕尔到这里了:剩下的路,你自己走吧!

1981年是中国乒乓球队再次崛起的开端,同时也是另一位名将职业生涯的巅峰。若干年后,有人问瓦尔德内尔 “最梦寐以求的是哪一场比赛” ,他的回答就是与那个中国人鼎盛的时候交手!而他就是—— 郭跃华

1956年出生的郭跃华是中国乒乓球队 历史 上的重要人物,他曾 8次夺得世界冠军,连续4届世乒赛打进男单决赛,最后收获2金2银

他是国乒中远台弧圈球门派的先驱人物,同时也是直拍反胶选手的重要代表,极大地丰富了中国队打法的多样性、推动了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不过与此同时,郭跃华也曾多次陷入争议事件,在一个特殊名词的阴影下难以自拔,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缩影。

而退役后,他更是做出了当时许多国乒人士不敢做的决定,辞去了有编制的领导岗位,选择出国打球,然后投身到了改革开放的浪潮当中,创建了自己的品牌,推动了中国乒坛商业化、市场化的发展。

人,不止一面。

这就是郭跃华,一个让瓦尔德内尔梦寐以求想要与之过招的运动员。

正所谓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通过了解瓦尔德内尔本人、以及他的偶像,我们会发现这三个人还真有不少相似之处:

首先,他们都是乒坛不世出的绝顶天才,而且不仅仅是继承前人的技术、更是创造性地发扬光大。

瓦尔德内尔对乒坛的技术贡献许多人都知道,他将亚洲人的发接发特长与欧洲人的相持优势完美结合,成为了集大成者;克兰帕尔号称是“70年代打90年代的球”,开辟了弧圈球打法的新时代;郭跃华在中国的直拍打法中融入了大量的中远台、弧圈球新技术,称雄一时。

最顶级的天才,绝对不只是100分的考卷能打出100分,而是能够在100分的标准答案之外发现新的解题思路,甚至开辟出一个全新的领域——瓦、克、郭便是如此!

其次,以上三人都多少有些“放荡不羁”的性格。

老瓦吃、喝、赌样样俱全,而且活到现在五十多岁了还坚持不婚(他八十多岁的母亲都再嫁给邻居了);老克更不用说,不干点出格的事情,能被禁赛那么久?老郭虽然没什么坏毛病,但能在那个年代为自己的人生做出不一样的选择,岂不也很洒脱?

最后,三人退役后都发福严重(嘿嘿,嘿嘿嘿)。

1981年,郭跃华在世乒赛的战场上第一次登上男单最高领奖台,两年后又复制了这一经典;而这两次站在郭跃华身旁的,都是同一个人——从某种意义上讲, 这个人才是瓦尔德内尔职业生涯的头号对手:虽然不是以运动员的身份。

因为此人在乒坛的最高光时刻得等到退役之后,届时他将率领无数后来名震天下的中国运动员一起,与瓦尔德内尔等人打响乒乓球 历史 上最跌宕起伏的一场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