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分析2020年东京奥运乒乓球男单决龙的技战术运用?

2.乒乓球怎么打正手

3.马龙、张继科、许昕这三个人的球技各有何特点?

4.乒乓球 马龙简介

5.如何评价马龙现在的乒乓球技术?

6.马龙简介(中国乒乓球运动员)

马龙乒乓球教学 横拍基本功_马龙乒乓球教学

马龙乒乓球拍底板介绍

 马龙的发球以正手位小三角区的侧上、下旋球为主,落点变化多。下面是我为大家分享马龙乒乓球拍底板介绍,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马龙使用的乒乓球拍底板介绍:尼塔古木吉它

 据说刚出道的马龙还用过斯蒂卡的OC这样传说级的乒乓球底板,不过早期的马龙,对于发烧友们的印象最深的还是使用尼塔古木吉它乒乓球拍的那段时间,这一时期的马龙,打法显然没有目前的那么凶悍,但两面如行云流水一般的摆速风格已经明显体现,那时的国乒,正处于得正手者得天下的口号喊得最响的时候,马龙能依靠衔接在强手如林的国乒拥有一席之地,也足可以看出他基本功的深厚,如果要论这支木吉它乒乓球拍的出速有多快,可以帮助马龙进一步的提升绝对速度,只能说是虚妄了,因为纯木结构有非硬木面材的木吉他,一速并不是强项,后续出品的吉他碳素,也依然比不上硬木七夹,但马龙为什么选择木吉它底板使用,从年代上看,当时纯木还占据着乒坛的主流,所以在绝对的质量上,木吉它并不示弱,同时在性能上,木吉它是能称“梦幻手感”的拍乒乓球拍器材,触球良好的掌控感,对于马龙快速衔接的命中率有很大帮助。

 马龙使用的乒乓球拍底板介绍:蝴蝶波尔精神

 这支蝴蝶波尔精神乒乓球拍大放异彩的时代是无机胶水刚推行不就,40毫米大球全面革新的年代,它在波尔手中的配置是两面SRIVER,在马龙手中则换成了国人熟悉的正手硬海绵粘贴,非常百搭的性能也让这支被俗称为“老波尔”的乒乓球拍底板现在还在不少球友手中服役,这支乒乓球拍底板要比木吉它扎实很多,但从蝴蝶的ALC阵营成员排列来看,它又非常偏向于纯木手感的一块,打球的手感很“敦实”,特别是借力防守时的稳定,也让马龙更添一份多拍回合时的信心,力量元素在这支底板上并不是罪突出的,使用这支底板更容易体会出它出色的旋转,这样的特点也进一步提升了容错,还有一点要特别强调的是支乒乓球底板手柄相比较后续的一些ALC乒乓球底板来看更为浑圆一些,握在手中也非的踏实,马龙从纯木结构转至此乒乓球拍,也能够在回合中加强质量,在快节奏的同时加强单板的威胁能力。

 马龙使用的乒乓球拍底板介绍:蝴蝶波尔ALC

 观察马龙球风的变化就可以看出来,属于波尔之剑系列中的这支波尔ALC底板,脱板的速度要比波尔精神更快,从击球的弧线上看,他出球的风格更为凛冽一些,旋转、力量和速度三者中,旋转和速度占优,同时这乒乓球底板持球的能力在中小力量时并不如波尔精神优秀,这也是很多爱好者认为波尔ALC正手搭配狂飙并不如T05好打的原因,使用硬质海绵搭配这支底板,需要更加优秀的水平,观察这一时间马龙的击球,自身发力水平相较过去的提升是比较明显的,并且也能够看到马龙主动侧身相持,而不是一味的用反手和对手死扛,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了专业选手更换底板的目的,一则是为了强化自身的优点,让乒乓球拍与自身的风格匹配,二则为了弥补自身的短板,并且越专业的选手,因为对一点原因换板的越多,毕竟能够登上世界舞台的人,没有明显漏洞是最基本的要求。

 马龙使用的乒乓球拍底板介绍:红双喜狂飙龙5

 让人真正感受马龙成为万人敌的,是马龙使用了这支红双喜狂飙龙5之后,内置纤维王皓用过,王励勤在职业生涯的末期也用过,红双喜生产的内置纤维底板一炮走红却因为这支狂飙龙5,马龙从外置纤维的结构,又回归到更偏向纯木击球感的内置纤维,这支乒乓球拍加长的手柄,加强了马龙在挥拍时的鞭打效应,内置纤维这一结构在中远台相持时底劲极为充沛,成为匹配马龙的一台弧圈机器,在马龙自身的衔接已经足够快时,加强单板的质量成为最急于解决的问题,马龙的衔接虽然快,但自身的发力动作结构不小,是动作较为舒展的代表,这样就能够用长行程的发力让狂飙龙5产生充分的形变,同时狂飙龙5中等力量下较为舒适的手感和较高的容错性,也为其在反手位近台相持加入一板快抽技术提供了可能。

 乒乓球大小尺寸介绍

 乒乓球直径40毫米、重量2.7克。

 乒乓球起源于英国。19世纪末,欧洲盛行网球运动,但由于受到场地和天气的限制,英国有些大学生便把网球移到室内,以餐桌为球台,书作球网,用羊皮纸做球拍,在餐桌上打来打去。1890年,几位驻守印度的英国海军军官偶然发觉在一张不大的台子上玩网球颇为刺激。后来他们改用实心橡胶代替弹性不大的实心球,随后改为空心的塑料球,并用木板代替了网拍,在桌子上进行这种新颖的“网球赛”。

 “小球”变为“大球”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队囊括第三十六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7项冠军之后,就有人提出把乒乓球加大,把网加高等建议,但这一建议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

 此后,乒乓球运动技术不断发展,球速越来越快,旋转越来越强。不少运动员对阵时回合减少;有时球飞如闪电,观众还未看清,胜负已经决出,削弱了乒乓球爱好者的兴趣。为此,国际乒联前荻村伊智朗曾考虑把乒乓球加大。而徐寅生担任国际乒联后把这件事提上了议事日程。

 1996年5月,国际乒联理事会同意试验大球的提案——为减缓球速和旋转,增加回合和观赏性,建议将乒乓球的直径增大两毫米。国际乒联准备次年在日本举行的青年锦标赛上做试验,但由于日本厂商意见太大而作罢。当时,改大球只是建议,厂商要生产大球,需要投入资金重制模具,调整工序,若建议最后被否决,资金就浪费了。

 为支持乒乓球改革,上海红双喜乒乓集团毅然承担了试制任务,按要求生产出一批高质量的大球,由国际乒联送给各会员协会试用。世界上唯一拥有测量动态乒乓球速度和旋转仪器的中国乒协主动承担了测试工作。中国乒协科学委员会科研人员做了“不同直径和重量的乒乓球对击球速度和旋转影响的实验”。实验结论是:直径大的球,速度慢于直径小的球,旋转弱于直径小的球;直径相同的球,重量和弹力大的要比重量和弹力小的球速度快、旋转强。

 19年第四十四届世乒赛期间举办了首次试验大球的比赛,但影响不大。1998年春天,由徐寅生提议举办的`苏州国际乒乓球“大球”赛做了第二次试验。中国乒协主动承担了苏州试验比赛的经费。1999年,在丹麦哥本哈根又举行了一次试用大球的国际比赛。

 1999年在大维第四十五届世乒赛期间举行的国际乒联代表大会上,“大球改革”提案因未获得四分之三多数票而被搁置,124名委员中有84人投赞成票,30人反对,10人弃权。当时新任的国际乒联沙拉拉说,有些代表因对这项改革措施将带来的影响不了解而投了弃权或反对票,他将做解释和说服工作。

 2000年2月23日,国际乒联特别大会和代表大会在吉隆坡通过40毫米大球改革方案,决定从2000年10月1日起,也就是在悉尼奥运会之后,乒乓球比赛将使用直径40毫米、重量2.7克的大球,以取代38毫米小球。

 此外,乒乓球运动的改革还有“实行以‘11分制’取代‘21分制’”、“无遮挡发球”。

 乒乓球桌的介绍

 长:2740毫米(2.74M)

 宽:1525毫米(1.525M)

 高:760毫米(0.76M)

 网高:1525毫米(1.525M)

 注:这里的网高是指球网距地面的距离,而球台与地面距离是0.76米,网长是1.83米,网高是0.1525米。

 乒乓球桌球网装置:

 (1)球网装置包括球网、悬网绳、网柱及将它们固定在球台上的夹钳部分;

 (2)球网应悬挂在一根绳子上,绳子两端系在高15.25厘米的直立网柱上,网柱外缘离开边线外缘的距离为15.25厘米;

 (3)整个球网的顶端距离比赛台面15.25厘米;

 (4)整个球网的底边应尽量贴近比赛台面,其两端应尽量贴近网柱

 (5)台面四边涂上0.02米宽的白线,台面中间应有一条0.003米宽与球台长边平行的中线。

 乒乓球设施介绍

 比赛台面

 (一)左、右半区又称1/2区,其方向对击球者本身而言。

 (二)近网区指距球网40厘米以内的区域

 (三)底线区指距端线30厘米以内的区域

 (四)中区指介于近网区和底线区之间的区域

 (五)边区指靠近球桌边缘的区域

 球拍拍形

 球拍拍形包括拍面角度、球拍横度和拍面方向。

 (一)拍面角度:拍面与台面所形成的角度。

 (1)拍面与台面成90°为垂直。

 (2)拍面与台面形成的角度小于90°为前倾。

 (3)拍面与台面形成的角度大于90°为后仰。

 (二)球拍横度:球拍绕前后转动所形成的球拍角度变化。

 拍柄与球台端线垂直时为0°,随球拍绕前后轴不断转动二增加其左横角度。当拍柄与端线平行时,为左横90°;球拍围前后轴向右转至与球台端线平行时,为右横90°平常所说的球拍呈半横状,即是横度为45°之意。

 (三)拍面方向:球拍左右偏转时,与球台端线所形成的角度。

 击球路线

 击球路线是指从击球点到落台点之间形成的线。五条基本线路(以击球者为基准)为:正手斜线、正手直线、侧身斜线、侧身直线、中路直线。中路直线球在实际比赛中是随时以站位而定的,即追身球,也称中路追身路。

 击球点

 击球点是指击球时,球拍与球接触瞬间的那一点所属空间的位置,这是对击球者所处的相对位置而言的,包含以下三个因素:①球处于身体的前后位置;②球与身体的远近距离;③球的高、低位置。

;

如何分析2020年东京奥运乒乓球男单决龙的技战术运用?

马龙不仅是中国乒乓球队的领导者,也是世界乒乓球界的领导者。

马龙不仅是一个优秀的运动员,也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他在中国乒乓球队中担任着男队队长的角色,他为队友们树立了榜样,也给队友们提供了支持和帮助。马龙不仅是中国乒乓球队的领导者,也是世界乒乓球界的领导者。他在国际乒联运动员委员会中担任着的职务,他为国际乒联提供了运动员的意见和建议,也为国际乒联推动了一些改革和发展。

马龙作为一个领导者,在乒乓球界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形象和声誉。他不仅受到了中国人民和中国的尊重和支持,也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和组织的敬佩和赞扬。马龙在乒乓球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他为乒乓球这项运动增添了魅力和价值,也为乒乓球这项运动赢得了尊重和认可。

马龙的评价

马龙与张继科打法相同,但马龙的速度快,是张继科的“最大难题”。马龙的发球以正手位小三角区的侧上、下旋球为主,落点变化多。正手位突出“快”字,近台上手积极,击球点早,弧线控制得好,反手位能够有效地结合弹打和快撕,利用快节奏中的落点变化来弥补力量的不足。马龙的接发球技术也非常有特点,两面连续回短的能力强,反手位的拧,弧线有点拐,常常令对手失误。

马龙是中国队定海神针,是合格的国乒的****。马龙的球风很正,就像他本人。是球队公认最努力最有天赋的一个运动员,是“战术大师”。他把球玩到了几乎极致。

乒乓球怎么打正手

开局马龙七比零领先。马龙的开场极速发动,是他青壮年时的拿手好戏。近年经验逐渐丰富,减少了第一局过度消耗体力的拼抢,但真正来到了关键大赛,状态仍十分火热,步法完全看不出已是职业末期的中年。连樊振东的运气秒杀球都被马龙完美蹲到。观球的朋友们直呼敏感词。相比而言,樊振东就慢热得多。樊振东尝试在落后下慢慢找节奏,一球一球打,但马龙的反手相持节奏很老辣,让樊振东有力使不出,轻松拿下第一局。樊振东看起来还是比较懵,希望他能尽快找到状态。

第二局樊振东先声夺人,招牌式反手拧拉马龙大正手得分,一个好的开始。马龙立刻一个节奏变幻的相持扳回。二人实在是太熟悉了,调正手、反拉直线、扑回反手加摩擦挂起、正手反拉,双方这些线路不知已交手了多少次。

马龙的反手相持完全不虚樊振东,积极主动,节奏落点变化多端,像极了20国际乒联总决赛。樊振东面临极大压力。除了相持,马龙的接发球控制与正手进攻都在线,樊振东的每次得分都被马龙咬住拉回均势,甚至有所反超。马比7时积极上手,拼得太凶,拉空了,似乎给了樊振东一丝喘息的余地。樊振东精神一振,连续盯住马龙的落点,包括一个质量极高的反手偷长,到了10比8。马龙实在是个烦,连续寻求上手机会,仿佛一瞬间就将扳平至deuce。樊振东当然不是一般人,下一板相持仍非常敢发力,暴力反手撕开马龙相持的防线,随后又是靠自己最自信的反手结束了这一局。大来到一平。

自第二局起,樊振东的状态已经找到了。第三局樊振东的反手火热,已能多次看出力量的优势,但马龙仍以相持的经验保持着的平衡。马龙的接发球控制稍有不严谨,便被樊振东正手得分,但紧接着就被马龙在相持中侧身抢冲得分。双方战斗的激烈程度无以复加,马龙甚至也有一些反手的拧拉得分,反常规而为之。双方都在质量极高的相持中限制着对方的中路最难受的位置,各有胜负。马龙偷长球得了一分,但紧接着重复落点便被樊振东算住。

樊振东发球轮,两个发球后进入反手相持均失误,这是马龙的好机会。马龙全程保持拼抢,这时也丝毫没有手软,但樊振东毕竟是樊振东,没有受到连续失分的影响,再次连续得分追至8比9,逼马龙叫了暂停。这一局确实太关键了,又是气势的消长点,马龙的暂停叫得宛若标准答案。暂停后,马龙连续两个球从前三板下手,上手迅速(半出台拉得实在太完美了)、节奏的顿挫,让樊振东非常不舒服,连拿两球,大2比1领先。

第四局马龙的控制力不减,再次占得先机保持领先。樊振东拧拉了一个一板过,限制马龙的侧身,大正手也算是马龙现在常理上的弱点了。马龙盯住正手位,并住反手相持,同时正手的上手积极,落点刁钻。樊振东的进攻非常勇猛,但马龙一直能维持。局中段往后,樊振东相持中的失误率增加,而马龙的各个环节仍在稳定得分,确立了优势,一度10比7领先。樊振东顽强追至9比10,接下来一板完美的拧拉直线,但马龙已经打疯了,蹲到了这个位置,反拉对方的正手小三角,位置刁钻到了极致,从而拿下此局。大3比1领先。

樊振东1比3落后,背水一战。这个大局来得如此之快,出乎了笔者的意料。开局樊振东拼搏2比0领先,但一转眼便成了二平,双方的多拍神球亦是马龙技高一筹得分。笔者原担心樊振东的心态会受到影响,幸好并没有出现这个情况——樊振东继续反手加质量,不管是拧拉还是相持,发力后的得分率均非常亮眼,随后又盯住了正手的上手机会,迅速拉开确立优势。马龙开始放平心态玩了些花活,准备打下一局,顺带干扰一下樊振东的节奏。樊振东并不买账,越战越勇,各方面均占据优势,11比3拿下一城。

第六局马龙发球,上来就是一个高速偷长加一板慢的挂起,快慢的节奏变化逼出樊振东的失误;随后一板经典的爆冲樊振东的拧拉得分,锐气极盛。樊振东顶住压力随后扳回两分,有一板反手线路完美压制了马龙的侧身位置,非常漂亮。但马龙的情绪更加释放,开头两球便抱着一些搏杀的心态去拼樊振东,现在的上旋对拉中状态也是异常爆表。樊振东虽有着还原的准备,但仍未能扛住马龙的进攻,拉开至5比3,樊振东叫了暂停。暂停过后虽得到一分,但马龙的势头并未被遏制,还在不停从百宝箱中拿出新花样。一个侧切高吊弧圈后越战越勇,呐喊中尽情释放。樊振东得分后虽也给自己鼓劲,但听起来仍较拘谨,未能释放出来。马龙持续拼搏,正手的高质量和精准计算的落点打得樊振东有点懵。樊振东在回合间利用高质量反手得到数分,但仍被马龙压制。

很快到了局末,马龙手握多个赛点。除了利用反手突破,樊振东仍想不出其他好的办法,利用反手继续得分。马龙战术坚定,全场始终放下架子去拼樊振东,顺利拿下赛点,夺得了男单决赛的胜利,双满贯加身,早就是名副其实的历史第一人的他,这次又拿到了双份的名副其实!

纵观全场比赛,樊振东虽第一局慢热,但后面的表现笔者都可以在日常比赛中给高分;只是马龙实在状态爆表,丝毫不比16年的状态差,在算球的精准度以及气势上,更是胜过17年的自己。笔者非常主观地认为,樊振东全场的拼搏都是在拼回球的质量,整体上还是远未放开;反之,马龙更像一名实力稍弱的小将在拼樊振东,多次在气场上压制,仿佛吃定了对方。马龙近年原以为会有的步法不足,这场比赛里笔者完全没看出来,盖因马龙的落点计算已臻化境,绝大多数球都可以似偷跑而非偷跑地提前作出预判,樊振东输得不冤。

正如笔者在赛中的预感一般,本场比赛的进行轨迹,终究是被马龙牵着向20年总决赛靠近了。马龙的反手位樊振东没有太多常规状态下能找到的突破口,只好加质量、变线路,难免会增加失误;而马龙一旦转入正手,得分率是极高的。即使樊振东多次按近年打马龙的思路送了正手大角,绝大多数依旧被马龙等到并得分,后半段樊振东打得其实已经很难了。

笔者赛前的心态一直轻松且纠结——轻松在于这枚金牌,国乒已稳操胜券;纠结是因为笔者希望双方都能赢,又希望双方都能不输——马龙得以取得前无古人的双满贯,多半也是后无来者;樊振东也不要再经历一次17年的伤痛,可以破茧成蝶,意气风发地接过马龙的旗帜。可惜赛场就是如此残酷,马龙终究还是像一座大山横在樊振东的面前,一如当年王皓对马龙那样。樊振东作为王皓的亲传弟子,沮丧之余,也只好苦笑了。

也许在马龙退役后,樊振东不需补上这场比赛暴露的弱点,依旧能笑傲江湖,也未可知;但这场球中他所遭遇的那些困惑,那些无助,会一直激励着他不断前进,让自己的技战术变得更完美。笔者对樊振东,始终有着十足十的信心。

不知在多久过后,又会有哪一位小朋友在樊振东这里,经历无数挫折,感受无数痛苦,但紧接着又生出无数动力。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马龙、张继科、许昕这三个人的球技各有何特点?

正手攻球的技术动作要求

首先,正手攻球动作要领及注意点总结

坦白讲,关于正手攻球,网上教程一大堆,我们不面面俱到,只说几个关键点:

第一,正手攻球的技术特点要求:站位稍近台、动作紧凑、速度较快、借力打力。

第二,从外表看,正手攻球有一套相对固定的发力机制和动作框架。具体而言,力从脚下生,然后通过腿--膝盖--胯--腰--肩--大臂--肘--前臂--手腕--手指--板头。

具体点说(以右手为例),攻球前的准备工作是右脚前脚掌先踩住地,此时重心在右腿上,然后蹬地,力量通过前脚掌开始传导,经由膝盖、大腿蓄积到腰胯部位,然后通过送胯转腰再把力量传到上躯干肩和大臂,经由肘部通过收前臂,带动手腕、手指将力量传递到板头。

注:大家可以看看下方专业运动员正手攻球的动作,第一个是直拍攻球动作,第二个是马龙的正手攻球。

第三,在完成上述动作的同时,我们要迅速引拍还原,准备下一板击球。注意引拍是以腰带手,切忌单纯的拉大臂引拍。

第四,正手攻球非常讲究身体重心转换,引拍结束后,重心压在右脚,击球时,随着蹬地--送胯--转腰--收臂的过程,重心转移至左脚。重心从右到左的转移过程会产生势能,要想提升击球质量,必须要学会运用这个势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用身体打球!

第五,值得一提的是,收前臂这个动作时随势挥拍的惯性动作,不用太刻意。同时收前臂的过程中,要将瞬间的爆发力体现出来,有一个突然加速的感觉。这对于提高击球质量大有裨益,如果匀速的收前臂,力量出不来,球会很软。

其次,我们重点来探讨下题主的问题,如何才算是高质量的攻球?

判断攻球质量高低,要有一个指标体系作为参考。

小编认为我们可以引入乒乓球技术的五大要素:力量、速度、旋转、落点和弧线。据此来看看高质量的攻球需要需要哪些条件。下面我们一一来看:

看力量:正手攻球练到一定火候,必须要学会驾驭力量的使用。具体来说,可以用不同的力量进行攻球练习。

这里有个小窍门,站位近台,可以用稍小的力量,利用来球的力量,借力打力回球即可,站位中台,可以用中等的力量回球,要求主动发力多一些,站位远台,用攻球技术,需要发大力来回击来球。当你能学会这三种力量来进行正手攻球的时候,才算练到了火候,攻球质量才有了保证。

看速度和旋转:我们放一起说,正手攻球非常注重速度,对旋转要求不是特别高。

这个很好力量,攻球不是拉球,拉球要的是旋转。攻球要想获得速度,在手法上要多用撞击,少摩擦。至于撞击和摩擦分别占几成比例,有人觉得纯撞击零摩擦,也有人觉得9成(8成)撞击,1成(2成)摩擦。

小编认为撞摩没有固定的比例,但是撞击必然大于摩擦,这是一定的。能找到从前向后撞击的感觉,能听到球板很清晰的撞击球体的通透声音,恭喜你,撞击的感觉找到了。所谓的摩擦其实是为了制造过网弧线,确保攻球命中率。

例如,小孩在学习正手攻球时,由于身高不够,如果纯撞击必然会导致下网,所以肯定会加一些摩擦制造弧线。

看弧线:因为正手攻球更多的是用撞击手法,所以弧线看上去比较低平。另外,好的正手攻球,弧线会比较稳定,不会出现忽高互低的情况。

看落点:小编认为判断你的正手攻球质量高不高,看落点最容易判断。

落点的控制之于正手攻球是非常重要的。两个人练习正手攻球,如果你能把落点打的相对固定,说明你的攻球功底已经练到火候了。

有个小窍门,大家可以在球台上用粉笔画个小圆圈,你在练习攻球的时候,看能不能把落点控制在圆圈内,如果10个球,你能控制7-9个都在圈内,恭喜你,攻球练的相当不错了。

乒乓球 马龙简介

马龙、张继科、许昕都是观众熟知的我国乒乓球明星,爱看乒乓球比赛的观众一定会经常看到他们仨的身影,虽然同为国家队员,但彼此之间的打法却有很大的不同,马龙的打法简单有效,直来直往,而张继科则技术全面,没有明显短板,许昕以灵动取胜,比赛极具观赏性。一、马龙

马龙总体上可以归为弧快打法,其特点是变化多,速度快,让对手防不胜防。他的正手对拉弧圈几乎无人能出其左右,但如果仅用弧快来概括马龙的乒乓球技术,显得有点对他不尊重,其实马龙的技术很全面,攻守平衡,同时他对球的理解很深,对乒乓球的把控能力也很强,球商很高。?

二、张继科

张继科的打法就是柔中带刚,打法凶悍,技术全面。他的球就一个字--狠。逆旋转发球,反手霸王拧,相持中掌控力强。这种凶狠的球风,让他成为最快的大满贯得者,国乒中另一位天才球星樊振东与其打法颇为相似,要学乒乓球的同学可着重注意下张继科的发球和反手侧拧。

三、许昕

相比前两位,许昕的名气就没那么大了,但他同样是我国乒乓球队伍中出色的一员,而且他也是少有的直板选手,他擅长直拍双面反胶打法,正手能直面应对对方的弧圈球,反手改为全横打技术,做到了进可攻退可守,在吴敬平教练的指导下,他的直拍横打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完善,相信属于他的时代很快就要到来了。

马龙、张继科、许昕他们的打法都不尽相同,充分向观众展示了乒乓球的魅力,大大提高了比赛的观赏性,其实无论是直板还是横板,只要能拿下比赛,那便是最好的打法了。

如何评价马龙现在的乒乓球技术?

马龙

性别:男 籍贯:辽宁鞍山

生日:1988.10.20

身高:1.75米

体重:64公斤

马龙5岁开始在鞍山学球,13岁时被关华安教练看作是一块璞玉,被带到北京继续学习。2003年进入国家队。

右手横板两面反胶弧圈球结合快攻打法,是中国乒乓球男队近两年涌现出的新秀。马龙技术打法全面,技战术使用合理,曾在2004全国锦标赛上获得男单亚军。

马龙的发球以正手位小三角区的侧上、下旋球为主,落点变化多。正手位突出“快”字,近台上手积极,击球点早,弧线控制得好,反手位能够有效地结合弹打和快撕,利用快节奏中的落点变化来弥补力量的不足。马龙的接发球技术也非常有特点,两面连续回短的能力强,反手位的拧,弧线有点拐,常常令对手失误。在2005年的卡塔尔公开赛上,马龙就依靠出色的前三板技术击败了欧洲十二强赛男单新贵、俄罗斯名将斯米尔诺夫。

主要成绩:

2003年世青赛男团冠军、混双亚军,亚青赛男双亚军;

2004年亚青赛男团、男单、混双冠军,世青赛男团、男单冠军,男双、混双亚军;

2005年 亚青赛男团冠军,国际乒联中国公开赛(哈尔滨站)男双冠军,深圳站男单四强,男双亚军,日本公开赛男单四强,德国公开赛男单亚军,总决赛男双八强;

2006年斯洛文尼亚公开赛男双(马龙/赫帅)冠军,男单8强;

2006年克罗地公开赛男单8强,男双(马龙/赫帅)4强;

2006年卡塔尔公开赛男单32强,男双(马龙/赫帅)8强;

2006年科威特公开赛男单64强,男双(马龙/赫帅)8强;

2006年德国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团冠军,18岁的马龙成为男乒历史上最年轻的世界冠军;

2006年多哈亚运会男团冠军,男双(马龙/王皓)季军;

2007年科威特公开赛男单冠军,这是马龙职业生涯第一个公开赛男单冠军;

马龙简介(中国乒乓球运动员)

马龙现在的风格,如果要安个标签的话,大概应该是高效。相比于以前每俩发球都不一样,第三板再不一样,一场球下来能把弧圈快攻所有技术轮班使一遍的2013前版本马龙不同。现在的马龙技术更加简洁精当,出手的目的性之强,可能都要胜于巅峰的施拉格。相比之下施拉格发球花样繁多,但是马龙到现在,发球都几乎精简到只有一个转不转(大多在中间和正手短),侧上下(大多在中间,偶尔小三角出台),和一个底线长球。在比较焦灼的时候会用高抛作为变化。再加上之前说的前三板为主的战术。没了,就这么多。可是偏偏当者披靡。这里面可怕的地方在于:马龙的每一个发球后面都是几乎固定的下一板连接,套路变化不多,但是少数精炼的极高质量前三板,对手很难摆脱。而如果对手的前三板能力稍差,基本就是直接被打到满脸花的节奏,不管拧拉直接变相持的能力有多强。奥恰洛夫同学作证。按照我的直观感觉,2015年的马龙,大概是他职业生涯以来,比赛回合最少的一个阶段:没几个人能在前三板对摸中站到上风,被他上手了你就死了八成;能拧起来形成相持他也会在两三下之内发力不说,退到中台反手都有一下攻守强转换发力拉(俗称硬来)。大多数对手都很难在和他的比赛中有什么平稳打到相持的机会,反倒是前三板稍微不严密几下这分球就结束了。换言之,以大部分人的能力,现在根本到不了和马龙打回合的程度。夸张一点地说,马龙现在的风格,有些马琳王励勤综合体的意思。

马龙,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出生于1998年。他是乒乓球运动中的一位人物,被称为“乒乓球之王”。马龙从小就开始接触乒乓球,他的天赋和努力使他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他的成就不仅仅是在中国,他也是世界乒乓球领域的一位顶尖运动员。他曾经获得过多项世界冠军和奥运会金牌,被誉为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运动员之一。

马龙的成就

马龙是中国乒乓球队的一员,他在国内和国际比赛中都有着出色的表现。他曾经获得过多项世界冠军和奥运会金牌,包括男子单打、男子双打、混合双打等多个项目。他的成就不仅仅是在中国,他也是世界乒乓球领域的一位顶尖运动员。他在2019年世界杯乒乓球赛中,以4:0的战胜了日本选手水谷隼,成功卫冕冠军。他的成就不仅仅是在比赛中,他还是中国乒乓球队的一名领袖,为队伍赢得了许多荣誉。

马龙的训练方法

马龙的成功不仅仅是天赋和努力,他还有一套独特的训练方法。他的训练方法非常科学,包括了体能训练、技术训练、心理训练等多个方面。他每天都会进行长时间的训练,包括了各种不同的训练项目。他的训练方法非常注重细节,他会对每一个动作进行精细的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效果。他的训练方法不仅仅适用于乒乓球运动员,也适用于其他运动员和普通人。

马龙的比赛技巧

马龙在比赛中有着非常出色的技巧和战术。他的比赛风格非常全面,包括了攻守兼备、变化多样等多个方面。他在比赛中非常冷静,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决策。他的比赛技巧和战术不仅仅适用于乒乓球运动员,也适用于其他运动员和普通人。

结尾

马龙是一位非常出色的乒乓球运动员,他的成就和训练方法、比赛技巧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无论是在运动中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可以从他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让我们一起向马龙学习,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