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十强赛国足主场2:0领先伊朗,什么原因导致最后2:4输球?

2.02年的那一届国足,是不是国足历史上最强的?

3.被称为“中国足球黄金一代”的国足,都有哪些人?

范志毅时期国足水平_范志毅那届国足名单

年的十强赛,国足曾在第一战,面对伊朗2:0的情况下被2:4翻盘。比赛中中国队2:0领先后主教练戚务生站在场边挥手让大家回防,脸上表情既兴奋又紧张。全场高呼换李铁,然后主教练真的换了,下半场中国队体力急剧下降,有好几个人抽筋了。当时的戚务生后来被球迷称作?泣无声?。

当时的阵容是守门员区楚良,左后卫孙继海,右后卫毛毅军,中后卫张恩华,范志毅。左边前卫姚夏,右边前卫李明,攻击前卫于根伟,后腰马明宇,李铁,前锋黎兵。

国足并不算是国家队历史上最强的球队,他们在当时的亚洲赛场有韩国、日本、伊朗、沙特四大强队是不敢碰的,连卡塔尔这样当时的二流球队也差点儿主客场双杀了中国队。所以说那届国足只能算作一支亚洲二流队。

之后所经历的十强赛才是挑战的开始,以阿里?代伊、阿齐兹、巴盖里、马达维基亚为首的波斯铁骑伊朗队让国足真正的体会到什么才是真正的亚洲一流球队。

而02年闯入世界杯的男足阵容,球门铁塔江津比区楚良更具大范围扑救优势,后卫线范志毅+李玮峰肯定强于范志毅+张恩华;右后卫孙继海在那时候已经踢的相当成熟,比毛毅军或谢峰发挥有优势;左边拼命三郎吴承瑛一如既往的人狠话不多;

后腰李铁不变;左中场马明宇略有下降,主要在体能;右边奇兵李霄鹏扮演关键先生,算是与之前比较稳定的李明持平;前腰祁宏如定海神针,比彭伟国或于根伟展现作用大很多;前锋是杨晨。除了马明宇年龄增长体能欠佳外,其他位置比年那届发挥更稳定,分工更明确,信心更强大。

如今的年轻人不只不讲武德,过分的夸大了年国足与02年闯入世界杯的国足球员,而真正经历过的人都知道,他们只不过就是一届普普通通的国足而已

年十强赛国足主场2:0领先伊朗,什么原因导致最后2:4输球?

范志毅评国足最佳阵容:后卫高准翼、蒋光太、张琳芃、朱辰杰、邓涵文;中场戴伟浚、徐新、高天意、武磊;前锋张玉宁。

范志毅,1969年11月6日出生于上海市杨浦区,祖籍浙江省宁波市,中国职业足球运动员,原中国国家足球队队长,司职后卫,是中国第一位获得“亚洲足球先生”称号的运动员。现任上海市足协副。范志毅评国足最佳阵容:后卫高准翼、蒋光太、张琳芃、朱辰杰、邓涵文;中场戴伟浚、徐新、高天意、武磊;前锋张玉宁。

范志毅出生于体育世家,10岁开始足球的启蒙训练。1994年起,范志毅效力于上海申花足球俱乐部。1995年,范志毅以15个进球名列中国甲A联赛射手榜首位,并带领上海申花获得十连胜,提前两轮夺得甲A联赛冠军。1995年和1996年,范志毅连续两年获中国足球先生称号。1998年,范志毅转会至英格兰甲级联赛水晶宫队,并成为当年的年度最佳队员,且担任过该队队长。

范志毅社会评价

范志毅是中国队冲击世界杯的三朝元老,是中国足球的见证人中必不可少的一个。他快速果断的拦截和良好的控制能力,使他成为中国队后防线上一堵不可逾越的“大闸”。虽然他有着惊人的爆发力和11秒的百米速度,具备了一个冲击型前锋的所有条件,但历任国家队的主教练都把他安排在后卫线上,因为少了范志毅的中国队后卫线,怎么都不能让人放心。

范志毅是中国足球史上少有的可以打除守门员以外的任何位置的全才,他百米速度达11秒3,12分钟高原跑达3150米。他爆发力好,头脑清楚,头球凶狠,拼抢积极,兼具南北两派风格。在德国教头施拉普纳眼中,他是最被其欣赏的那种“豹子”似的硬派足球选手。

02年的那一届国足,是不是国足历史上最强的?

那场比赛,我记忆犹新啊!时至今日我还记得当时2:0以后的胜负手!中国打的451阵型,首发:守门员区楚良,左后卫孙继海,右后卫毛毅军,中后卫张恩华,范志毅。左边前卫姚夏,右边前卫李明,攻击前卫于根伟,后腰马明宇,李铁,前锋黎兵!

1.老生常谈的体力问题,中国球员大多数体力不足以应付90分钟的强度比赛,这是第一场比赛,大家很兴奋。60分钟后,中国球员开始出现体力不支的情况。

2.主教练换人有些按部就班,没有应对突发的能力。我记得十强赛之前的热身赛就是这个首发,然后60-70分钟上,高峰,隋东亮,李金羽!60分钟于根伟抽筋,隋东亮替换。姚夏抽筋,李金羽替换。然后上了高峰下了黎兵!当时2:0领先,真不应该上隋东亮和李金羽!这时候场上球员思想开始不统一了!有的想防守反击,有的继续强攻!

3.那场比赛,姚夏发挥是真好,姚夏在左路冲的马达维鸡鸭根本攻不到前场!如当时戚务生用徐宏(稳定)换下姚夏,把马明宇(体力好,能攻善守)推到左路,让范志毅(体力好,身体好!)顶到后腰肉搏,用彭伟国换下于根伟,来控制中场,最后用高峰换下李铁及(那会儿,李铁已经有些懵逼了,覆盖不到位了!),把黎兵(身体好,体力好)撤到后腰!或许会有一个不一样的结局!

这是个人的一点妄想,不喜勿喷

从于根伟和姚夏下场开始,局势彻底逆转。于根伟对伊朗后防线的压制作用有多大,至少需要一个后腰和一个中卫来盯防;姚夏的速度牵制了马达维基亚,使其不敢助攻。很不幸,于根伟受伤,姚夏被替换,伊朗后场压力顿时减轻。巴盖里频频上抢,马达维基亚放肆助攻,只剩下范志毅、孙继海疲于奔命,完全陷入伊朗人的进攻节奏,被逆转毫无意外!

很荣幸,那场比赛看了直播,可以说,2:0领先的时候,心里是真的激动,可实力上的差距很快就体现出来了,这不是一两个人之间的差距,也不是斗志上的差距,跟现在的国足相比,不说观赏性,就是精气神都不一样,但唯一不变的,还是从领先到被扳平,再到落后,心理上的落差放在世界上任何一种比赛中,都会留下阴影,比较著名的就是决赛的伊斯坦布尔奇迹夜,AC米兰大翻盘利物浦,相同的过程。

所以,从个人角度看,这场比赛国足失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整体实力上还是跟伊朗有差距,主场作战,开场三把斧,很快取得领先,但伊朗人并未心态失衡,看着几位核心球员的串联以及整体的组织逐渐控制了比赛节奏。足球比赛就是这样,谁控制了节奏,谁就有更多的机会,再把握住机会,结局也就不难想象了。

2.国足的教练水平还是低了,戚务生作为国字号教练,水平还是跟国际教练有差距,尤其在那个年代,足球的整体技战术水平往往在低水平球队中体现的很重要,俗话说的个人能力能力不够,就需要整体来凑,莱斯特城英超夺冠的奇迹就充分证明了这点,当时莱斯特城夺冠,队中有超一流球星吗没有,但球队整体实力均衡,技战术应用得当,整体配合默契,将足球这个团队运动的魅力发挥的淋漓尽致,而这场国足比赛,虽然场面比现在的国足好看的多,但从伊朗队的进球来说,还是将后防线的问题暴露无遗,说明国足的整体配合还是有明显问题嘛。那么这集中起来还是体现在教练的水平上。

3.就是我们强调的如何在逆境中作战,恕我直言,国字号运动队伍,无论足篮排还是其他运动,一旦落后,思想状态一崩溃,一个人会传染给整支球队,这个也是我们国字号运动团体项目的通病,不是一两个人的问题,这里不得不表扬一下c罗,世界杯上3:3绝平西班牙就充分展现了总裁的意志品质,真的是力挽狂澜,整支球队都因为他坚持了下来,这也就是亮剑精神,现在的国足,更不想说了,心理更脆弱。

综上所述,个人观点,肯定不全面,而且个人意识较浓浓,欢迎热爱国足之人查漏补缺。

年十强赛是当时中国队的第一场比赛,赛前全国球迷媒体空前关注,因为是中国足球职业化以来第一次冲击世界杯,大家给予了厚望,毫不夸张的说这场比赛是在万众瞩目下进行的。

这场比赛已经过去20多年,我对比赛的记忆已经有一些模糊,但是一些细节我还是有印象。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几个镜头:1,比赛中中国队2:0领先后主教练戚务生站在场边挥手让大家回防,脸上表情即兴奋又紧张。2,伊朗队边后卫马达尼基亚下半场突入中国队半场如入无人之境,以及精彩的远射,打的全场中国人鸦雀无声。3,全场高呼换李铁(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奇葩的是主教练还真的换了,结果中国队场面更加难看。4,下半场中国队体力急剧下降,好像有好几个人抽筋。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场比赛,或者看整个十强赛,中国队,包括足协主教练和球员,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个脆弱的孩子,状态起伏不定,情绪也起伏不定,而且极度缺乏自信。不可否认,当年那批球员在亚洲是具备相当的实力,或许是比赛经验少,或许是主教练能力差,根本就不能拧成一股绳,体现在比赛中球员各打各的,想赢怕输,很多机会都错过了。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其实我们出线的机会是最大的,只是被我们自己提前放弃了。打沙特的时候必须要赢得比赛口号居然是保平争胜,真是让人无法理解…

从第一场输给伊朗的比赛可以反应整个十强赛中国队的状态:主教练能力差,足协乱指挥,球迷瞎起哄,球员比赛经验少抗压差,所以说那届比赛中国没有出线是正常的。

年十强赛首战,国足在主场先赢后输,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实力。

1998年法国世界杯亚洲区预算赛,是中国足球职业化之后国足首次冲击世界杯决赛阶段比赛。

1994年开启的中国足球职业化,让足球这项运动火遍了神州各地。客观上说,职业化对中国球员的技战术水平和职业素养都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但是,还远远没有达到质变的程度。

但火热的职业联赛,已经94/95两年间多次战胜世界强队的的商业比赛,造成了从足球从业者、媒体到球迷一致对国足实力的高估。

这从时任国足之教练戚务生对十强赛对手的判断就能看出一二。在他眼中,同一小组中,实力在国足之上的只有沙特和伊朗两队,科威特和国足实力相当,卡塔尔则明显弱于国足。但在后来的比赛进程中,正是对卡塔尔的低估,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

当然,这是后话。

客观上分析,19年十强赛国足的分组结果,是最近数届世界杯预选赛中比较差的一次。国足和四支西亚球队分在同一组,需要四次劳师远征飞往西亚,而对手只需要长途飞行一次。西亚球队之间一直以来的默契,也将对国足非常不利。

这届十强赛,在国际足联的决定下,用了之前预算赛极少用的主客场赛制,这虽然和联赛赛制有相似之处,但在国家队层面上对国足来说是个新的挑战。

在高估自己适应能力的前提下,国足教练组决定临战变阵,将一直以来的442打法换成451,并启用于根伟和姚夏两名新人。新阵型在热身赛上表现尚可,但到了压力倍增的正式比赛,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刚刚开始职业联赛四年的中国球员,其实适应能力很差,足协和教练组自视过高,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在大赛前,按照正式比赛的节奏安排热身赛是惯常的做法。当年的世预赛,除了轮空的轮次外,没两场比赛之间的间隔一般是一周左右。但为了预防热身赛造成伤号不能及时恢复,国足把最后一场热身赛和首场比赛的间隔拉大到了12天,对球员适应能力的高估,造成了首场比赛在压力之能过早透支,比赛最后阶段被对手拖垮。

另外,当年足协的情报工作可谓一塌糊涂,既没有正确获得卡塔尔队实力的情报,连小组赛最强对手之一的伊朗队主力情况都没有搞清楚。以至于比赛中被马达维基亚打了个措手不及,赛后教练和球员都没搞清楚对方这个厉害的“2号”是从哪冒出来的。

现在来看,19年十强赛的失利是十分遗憾的,当时国足正处在上升期,如果能正确估计自己和对手的实力,做好细节工作,中国足球冲出亚洲可能会提前四年。

大连金州不相信眼泪。。。。其实那场比赛真的是挺可惜的,那届国家队基本荟聚了甲A各队的头牌,范志毅、徐弘、高峰、姚夏等等吧。而且当时国足还基本属于亚洲一流球队,拥有主场之利的国足其实还是挺强的,可惜最后被逆转。

那场比赛凭借李明和范志毅的进球两球领先,但是当巴盖里罚中阿里代伊制造的点球后风云突变,我们有点自乱阵脚了。戚务生连续用高峰,李金羽,隋东亮换下黎兵,姚夏和于根伟。这三个换人尤其姚夏的下场我觉得是绝对的转折点,马达维基亚一下就活过来了,两记远射彻底让中国迷茫了。。之后国足就是一片混乱4:2也就顺理成章。

那场比赛输了我觉得原因有三, 2:0之前过于兴奋,体力分配不匀导致后边和伊朗人的比拼完全处于下风; 戚务生作为主教练思路并不清晰,临场指挥太差了。姚夏当时在场上作用非常明显,马达维基亚在姚夏在时被压制的比较厉害,几乎没有什么助攻,而姚下场后马达维基亚彻底复活。而隋东亮和李金羽,作为四小天鹅是有天赋但对伊朗这种对手完全发挥不了特点,换人后被压制也很正常了; 老生常谈的心态问题,米卢说过“中国球员很有实力,但是到场上却发挥不了正常水平的一半”这就是我们的现实,过于紧张导致根本发挥不了自身实力,而02年米卢带给中国的最大的就是心态的改变,让国足变得更像自己才能出线。那场被追了一个后我们心态就已经变了,到2:3彻底不知道怎么踢了,后边对卡塔尔也是这问题,所以脆弱的心理建设才是当时国足的致命弱点。

首场比赛国足取得梦幻开局,先是获得一个点球,范志毅罚中1:0领先,随后李明门前劲射球进2:0,这么顺畅的比赛是任何队员教练和媒体都不曾料到的。随后国足的老毛病又犯了, 领先不会打,遭逆转也没有良策应对来取胜。 下半场姚夏受伤是一个转折点,范志毅出脚过大,被巴盖里打进一个点球,队员教练心慌了,以前被姚夏压制的小将后卫马达维吉亚大胆插上进攻,连进两球,特别是他的第二个进球,三十米远射令守门员区楚良防不胜防。至此国足算彻底蒙了,戚戌生也没见过这场面,是攻是守也没主意,队员们更不统一思想了, 经过六十多分钟激烈拼抢,国足体能到了极限,多人抽筋, 趁国足疲态被阿里代伊打进一球,以2:4遭大逆转。

主教练都是运动员出身,[紫薇别走][鄙视]没有学习过先进的足球思念,真正的国际大赛经验不多(尤其胜利经验)。他 自己没有拿主意的担当,听从观众的 换李铁的呼声 ,导致中场防守力度直线下降。合理安排体能强的队员先依次出场也行,还有蔡晟,宿茂臻的头球优势也没有利用。 我们屡次遭遇黑色X分钟,主教练执教能力欠缺,应对突发情况毫无办法。在进球后适当地加大针对防守是正确的,体力已透支。

别忘了伊朗有后法制胜的传统,在96年亚洲杯上韩国以2:1领先,代伊大爆连连进球,以6:2大胜,实力是胜利保证。

总之,西亚人的 [吐血][发怒] 国与国合伙把国足挤出去了。还是实力,指挥水平,战术按排都有问题,胜卡塔尔一场也出线了,许多如果不可能重来,各方面工作没做好。换米卢,里皮级的教练肯定出线,和伊朗只差一分,太可惜了。

那场比赛我也看了,看完后和同学喝了一箱啤酒,真是沮丧透了!

当时大家分析了很多原因,从技术到心理再到教练的进场指导,还有人说足协的压力。

后来冷静下来,我想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定位不准。

当时从媒体到足协,对教练和球员都是有影响的,我们定位要夺第一。第一场主场要胜利,没有失败的预案,没有在赛前分析透彻第一场输了怎么办,各队互相之间的胜率多少,更没有分析每一场可能出现的情况,大家都给球队打气,却没想到怎么给球队减压。

更有甚者,当时无人敢提出我们的目标是争第二。

过于看重第一,反而心态大起大落。

到后来,小组形式一片乱哄哄,倒数第二轮其实还有争第一的可能,足协和球队无人分析出线形式,大好机会又被挥霍。

一直能在上半场打进拥有阿里代伊和马达维基亚的伊朗队的中国队势力没问题,却毁在没头脑的教练和足协身上。

那场比赛最出名的一句话就是“换李铁”。场上一帮球迷一喊“换李铁”,戚务生是个没主见的教练,还真把李铁换下了场,这是那场比赛的转折点。

李铁虽然射门不灵,有时在场上头脑不清楚,但他最大的特点是跑动积极不惜力,阻截能力强,防守面积大。李铁下场,中国队的后防线顿时吃紧,场上的队员看不住伊朗队的强力前锋阿里代伊和马达维基亚,让他们的水平得到了充分发挥。

那场比赛失利原因有很多,但换李铁应该是那场比赛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场比赛距离现在已经超过20年,现在回忆起来记忆有点模糊,但作为当时在电视机前面亲自观看过直播的老一代球迷,我觉得还是可以发表点个人感受。

那个时候,我们并没有网络和手机,体坛周报成为我们了解比赛动态的唯一方式。我记得体坛周报还用了很大一版介绍伊朗的阵容,提到了三驾马车代伊、巴盖里和阿齐兹,也顺带提到了边后卫马达维基亚。当时,赛前基本的预测是一场遭遇战,双方实力五五开,中国队是主场,略占优势。

比赛开始后,上半场双方互有攻守,整体保持均势,都没有很好的机会。上半场快要结束时,中国队获得一粒点球,带着1比0的优势进入休息室;下半场,右边锋李明一个凌空抽射,把优势扩大为两球。当时,我们一大群学生围在商城的电视机专卖区前面欢呼,险些让商场的工作人员赶走。谁知道,没过几分钟,伊朗也获得了一个点球,然后,马达维基亚一个远射,把扳平。这样大起大落之后,气势已经明显不在中国队这边。80分钟后,伊朗又连进两球,最终将定格为2:4,中国队首场失利,也间接导致了最终无缘世界杯决赛圈。

其实,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这场失利应该有如下几个原因:

1)中国队临场比赛经验存在不足,两球领先后,似乎思想有所变化,伊朗点球把缩小后,似乎更加加重了中国球员的精神负担。而且,60分钟后,中国队主场的兴奋劲过了,似乎有点疲惫,没能摁住马达维基亚,而他那个时候爆发彻底改变了比赛走势;

2)主教练经验存在严重不足,没能及时阅读场上形式,没能在关键时候做出调整。我记得整个十强赛,当时的教练戚务生都似乎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一些换人总是被人指责,而他自己好像也没有特别坚定的想法。主教练的气质也决定了球队的气质。其实,当时如果是米卢做主教练,以他丰富的经验,我觉得结果应该不会是这样。

3)当然,伊朗人的铁血和坚韧也是值得赞赏。在客场比赛,面对亿万球迷的山呼海啸,面对两球落后的局面,伊朗人能够按照既定的技战术,把比赛扳过来,也说明了这个球队的底蕴和能力。

这场比赛也是中国队 历史 上比较痛苦的回忆之一;其实,二十多年后,我们在回想起来,为什么会觉得中国足球总是这么悲惨呢?也可能是中国文化中太在乎输赢,太在乎结果了。而这种在乎又传递给了球队和球员,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负担;如果中国人的 精神多一点,不要把比赛胜负看的这么重,结果会不会反而更好一些呢?

被称为“中国足球黄金一代”的国足,都有哪些人?

02国足不是最好,最好国足是苏永舜那一届,当时在82年世界杯预选赛小组赛4比2(加时)击败当时亚洲劲旅朝鲜队,进入亚大区四强,另外进入亚大区四强的球队是科威特、新西兰、沙特,韩国当时排不上号,亚大区只有二个出线名额,中国对新西兰是0比0、0比1,对沙特是4比2、2比0,对科威特是3比0、0比1,当时如果实行三分制,早已提前出线,但当时是二分制,最后一轮沙特放水新西兰5球,造成中国和新西兰积分和净胜球相等,双方在新加波补赛一场,中国队由于不适应新西兰队的力量型踢法,以1比2失利(进球是黄向东),功亏一篑。参加亚大区四强赛中国队主力阵容是守门员李富胜,后卫臧蔡灵、迟尚斌、蔡锦标、林乐丰,前卫左树声、黄向东、陈熙荣,前锋沈祥福、容志行、古广明,主要替补刘利福、陈金刚、杨玉敏、徐永来、王峰,对新西兰的补赛调入吴育华、刘承德。

在很多人的心里,02年那一届国足是历史上最强的,理由非常简单,那就是成功闯入了2002年世界杯。虽然3场比赛净吞9弹,但至少完成了世界杯亮相,是一次历史性的突破。

在这支球队中,有范志毅、李玮锋这对历史最佳中卫搭档,也有江津这位最佳门将,还有孙继海、杨晨等数一数二的球员。从整体实力上来看,02国足确实是很强。

其实,还有一支球队,能够媲美02国足,甚至可能更强,那就是国足。那一届国足的构成同样强大,守门员:区楚良、江津;后卫:范志毅、孙继海、张恩华、魏群、徐弘、毛毅军、吴承瑛、朱琪;前卫:彭伟国、李明、马明宇、刘军、吴兵、申思;前锋:于根伟、宿茂臻、黎兵、姚夏、高峰、蔡晟、胡云峰,四条线都是精兵强将。

这一届国足是最被看好的,比02国足还要被期待。但是主帅无能、累死三军,戚务生的执教完全是败笔,当然,这里面可能也有足协捣乱的因素存在。而02国足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杀入世界杯,更显主教练米卢的神奇之处。

是不是最强这个很难定论的,因为现实无法让每一届国家队进行一个较量,而且世界足球是在进步的,可能以前认为很强的球队,跟现在的球队一比都不值得一提了。不过02年那一届国家队成绩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成绩最好的一届了,他们第一次帮助中国足球实现了冲进世界杯决赛圈的愿望,而且在世界杯之前的两年的黎巴嫩亚洲杯赛场上,基本上也是以世界杯阵容为班底的中国队也杀入了四强,在与日本的半决赛中,中国队以2:3憾负。这支国家队给人家的感觉还是挺稳的也有实力,很有亚洲强队的风范!

中国球迷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曾经效力于英超劲旅曼城队长达6年的时间,是首位在英超联赛取得进球的中国球员;其次就是,在以他为主力的国足,在首次闯入世界杯,仍是球迷们口中的佳话。他就是第一位入选英格兰足球名人堂的中国球员孙继海。

别看孙继海是位运动天才,孙继海的学习成绩也是非常优异。在小的时候,孙继海就是班里的“三好学生”,选班干部时获得班里绝大多数同学的支持。运动场上,孙继海更是龙精虎猛,二年级时获得过100米、400米和跳远冠军,运动天赋非常突出。于是,孙继海就被足球教练张斌带上了足球之路。

从大连的业余足球队,到大连少年队、青年队,之后进入大连实德足球俱乐部,孙继海的足球生涯看似一帆风顺,实则是他付出无数艰辛得到的回报。18岁进入大连实德,第二年就成为了球队的绝对主力。20岁那年,正式靠着孙继海的出色表现,帮助大连实德获得了联赛冠军,孙继海也如愿成为了国家队的主力后卫。

孙继海和范志毅一起远赴英国,开始他的第一次留洋经历,可惜,孙继海因为无法适应英国的高耗能打法,不到一年就回国。回到中国的孙继海没有丧失斗志,而是立志要苦练基本功,打破中国球员在欧洲足坛的不堪一击的流言。

孙继海再次征战英超联赛,加盟英超劲旅曼城队。孙继海彻底给中国球员长脸,在英超赛场上表现十分出色,对阵伯明翰的比赛中,攻入了自己在英超的第一粒进球,这也是中国球员在英超的首粒进球。孙继海在曼城一共效力了6年的时间。且带有伤病的孙继海告别了曼城队,一年后回国效力。

孙继海回国后先后效力中超球队贵州人和队与重庆力帆队。孙继海成为首位入选英格兰足球名人堂的中国球员。孙继海在中甲球队北京人和队退役。

在代表国家队出战世界大赛期间,孙继海率领的国足球员踢出了国足的最好成绩,为止国足唯一一次打进世界杯的一批球员。孙继海与范志毅等球员被称为是名副其实的国足黄金一代,他们的佳话至今还被球迷们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