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羽毛球_90年代羽毛球四大天王

       最近有些忙碌,今天终于有时间和大家聊一聊“90年代羽毛球”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话题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秘吧。

1.羽毛球的历史

2.为什么有的人说,李永波不会再被国家队请回来了?

3.男子羽毛球排名前十名是谁

4.羽毛球天王赵建华的资料

5.羽毛球运动是由古代的什么运动演变而来的?

90年代羽毛球_90年代羽毛球四大天王

羽毛球的历史

       关于羽毛球运动起源的说法有很多种版本,传播最为广泛的说法是起源于14~15世纪时的日本。当时,善于开发新运动项目的日本人手持木质球拍,球用樱桃核插上羽毛制成,双方轮换击打,直至球在一方先落地为止。但由于材质问题,如此制造的球太重,飞行速度太快,使得球的羽毛极易损坏,加之球的造价太高,所以是该项运动时兴了一阵子就慢慢消失了。

        直到19世纪中叶,在中国、印度等地再次出现类似羽毛球的运动。当时中国称之为“毽球”(与现在的毽球不同),印度叫“普那”。在印度,人们用圆形硬纸板或以绒线编织成球形插上羽毛,练习者手持木拍,将球在空中轮流击出。这也成了现代羽毛球的雏形,而现代羽毛球的形成和发展则是在英国。19世纪60年代,一批退役的英国军官把印度的“普那”带回英国,并且加以改进,逐渐演变成为现代羽毛球运动。

        1870年,英国出现了用羽毛、软木做的球和穿弦的球拍。1873年的一天,英国公爵鲍佛特在英格兰格拉斯哥郡的伯明顿(Badminton)庄园举办了一次家庭社交活动。当时由于天不好,下起大雨,庄园里到处积水,来访的客人们只得待在宫内。

        时间长了,人们感到单调无趣,这时他们中有从印度退役回来的军官提议,在鲍佛特公爵庄园的大厅玩改进后的“普那”游戏。由于游戏饶有趣味,引人入胜,使在场的贵族们大开眼界。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羽毛球比赛。从此伯明顿庄园的英文名称Badminton被人们命名为这项新的游戏———即现代羽毛球的名称,它的命名标志着现代羽毛球运动的开始。

        虽说羽毛球运动的起源众说纷纭,但现代羽毛球运动起源于英国却无可争议。羽毛球是英国贵族所玩的游戏,所以人们又称羽毛球运动为贵族运动。随着羽毛球运动流行于世,从欧洲流传到美洲、大洋洲、亚洲和非洲,它不仅成为人们所熟悉和喜爱的羽毛球运动,更是于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成为正式比赛项目。

        追寻羽毛球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羽毛球运动的形成、发展直到今天成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都和羽毛球拍和球的变革有着重大的关系。

        羽毛球是世界上用拍子进行的球类项目中,飞行速度最快的一个。这种用拍子在网子两侧进行的球类比赛,球的飞行速度最高可以达到每小时350公里,几乎到达F1赛车的最快速度。能达到如此高的飞行速度,和羽毛球以及球拍的质地都有着很大的关系。

        羽毛球拍的发展依然经过了一个很曲折的过程,60年代以前,我们所说的羽毛球拍都是用木材制成的。人们逐渐适应了木拍子的质感,但由于重量的限制,通常人们在几个回合之后手臂就会感觉到酸痛,羽毛球运动也因此没能普及开来。后来,人们又用竹子做拍子,可是,这样的拍子弹性非常之差,使用起来也非常不便。

        80年代是羽毛球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为了提高羽毛球运动的操作性,木球拍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金属球拍。用铝合金制成的球拍质量比木拍要轻,弹性要更好,稳定性更高,不容易受到天气等外在条件的影响。虽然球拍的发展从木质到铝合金实现了一个质的飞跃,但铝合金并没有成为此后的主角。还没等大家对铝合金球拍逐步适应,它又被市场所淘汰了。碳纤维材料的开发,使得羽毛球拍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碳纤维,是在高温分解下,去除了碳以外的所有元素的一种复合材料。别看它比重不到钢的1/4,它的抗拉强度却是钢的7~9倍。于是,自从90年代初,碳纤维球拍开始进入羽毛球领域以来,凭借着出色的性能,完全取代了铝合金材质的球拍,直到现在,它都占据着王者的地位。

为什么有的人说,李永波不会再被国家队请回来了?

        关渭贞这三个字,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中外羽坛可谓如雷贯耳,关渭贞所取得了荣誉大部分都来自于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作为中国羽毛球队女双主力,她曾经先后9次夺得世界冠军。退役之后,关渭贞选择回到家乡广州。

       如今,近20年过去了,这位当年的美女冠军实现完美转型,身兼广州市体育局副局长和广州羽协主席的她,每天都在忙碌着,思考着。世青赛、汤尤杯、中国公开赛、苏迪曼杯,还差一个世锦赛,广州即将成就举办羽毛球世界级大赛的大满贯城市。把广州打造成羽毛球之城,是她一直努力的方向。

       现已经是广州体育局副局长的关渭贞,风采依然不减当年。由于分管群众体育工作,每年的大型群众体育活动,如万人健步行、龙舟赛、横渡珠江,都能看到她的身影,一身运动装,留着短发干练依旧。很多老广州见到这张以前经常在电视里看到的面孔,都还很熟悉,不时有人上前打招呼。而在政府机关里,她往往一身职业套装,谈吐优雅。在市直机关中,她也是有名的“美女局长”。

       走上了领导岗位后,关渭贞一直致力于推广和普及羽毛球运动的工作。她认为羽毛球运动在广州有很好的开展基础,“羽毛球运动比较适合广州人的体形特点,广州人也确实是喜欢羽毛球”,广州的300万羽毛球人口、1500多块羽毛球场、每三年培养一个世界冠军、国际羽毛球培训中心的落户等就是最好的证明。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羽毛球人才辈出,关渭贞从10岁开始练习打羽毛球,但体力上的限制让她听从了教练的建议――― 改练双打,这也让她走上了更高的台阶。

       无论是林瑛还是农群华,关渭贞都能和搭档建立默契,她曾说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你应该要求自己全面,而不是要求对方全面,应该是你去适应对方”。

       也正因如此,关渭贞成为了世锦赛的历史上唯一取得过女双三连冠的选手。在世界羽毛球锦标赛等国际大赛中九次获得冠军,但唯一遗憾的,是没有夺得一枚奥运金牌,而且就差一步。

       那是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前,快30岁的关渭贞本打算退役了,但在当时的总教练王文教的一再劝说下,她坚持到了奥运会。当时她和农群华搭档,一路过关斩将,成为当时中国队唯一进入决赛的一对选手。

       在决赛中,她们的对手是韩国名将黄惠英、郑素英。首局,关渭贞/农群华在15比14领先时出现了发球和配合失误,被韩国选手乘机以18比16拿下;第二局,关渭贞/农群华以15比12扳回;决胜局,在11比14落后时,关渭贞和农群华顽强地将比分追成13比14,关键时刻裁判又判关渭贞在接发球时判断失误,结果她们以13比15惜败。

       这场比赛,当值的英国裁判居然在关键时刻共6次判中国选手发球违例。尽管在这届奥运会后,这位英国裁判被世界羽联永久停职,但比赛结果已经无法改变,带着与大满贯仅差一小步的遗憾,关渭贞结束了运动员生涯。 1992年12月,关渭贞退役了。很多运动员退役后,到国外去当教挣美元,当时是很热门很流行的,但关渭贞选择了回广州,第二年4月,她担任广州市体委副主任。 但考虑到自己文化知识的不足,她把自己的上任时间足足推迟了几年,一头钻入大学校园“充电”,1994年,年仅30的她开始了正规的大学本科学习,最终完成了暨南大学新闻学院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学业,并获得了新闻学士的学位。这种边工作边学习的生活,使她收获良多,既及时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又把工作遇到的问题求教于老师、同学和书本,为她顺利从一名运动员转型为体育局的领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常跟一些国际组织打交道,关渭贞体会到,如果不能熟练掌握英语,就很难和他们进行平等的交流。此时她也越来越迫切地感受到了英文的重要,并有一个很大的心愿,那就是能够在相当一段时间里面,集中精力来把英文学好。如今,她的办公室还随处可见英语书,她还笑言,如果再让她选择一次,她会在上大学的时候,多增选一项英文专业。 关渭贞在接受一次采访中说,奥运会冠军是运动员最高的目标,虽然拿了无数的世界冠军,但奥运在运动员的一生中是最神圣的、最崇高的,如果能够拿到,它将代表自己最颠峰的成绩在里面。相信自己,尽最大努力,有能力去战胜对手。

       关渭贞和农群华在巴塞罗那奥运会发挥出色,一路闯进决赛,但中韩两国在羽毛球世界大赛中都处于领先行列。韩国名将黄惠英、郑素英也都获得过多站世界大赛的冠军。这场比赛是当时世界顶尖选手之间的较量,决胜局在双方战成10比10的时候,裁判莫名其妙的判农群华一个过网犯规,当时关渭贞和农群华并没有过多的在意和计较那一球,可是在关键时刻,裁判一次又一次的判关渭贞发球违例,在接发球时判断失误,最终她们以13比15惜败。

       当时关渭贞觉得非常痛苦,非常难受,非常委屈,接受不了,当时思想一下子轰了,顿时反映不过来!!关渭贞说,如果不是这样错误的判罚,她们是能够战胜对手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奥运会就这样落幕了,对这个结果关渭贞选择了接受。但是有些客观的因素,使这场球没能完美的落幕和漂亮的结束关渭贞最后职业生涯的一场球,最后她接受这个事实。她说,运动员就是在成与败中走出来的,但是尘埃落定的那一下,从领奖台走下来又是一个新的开始。至今关渭贞都觉得那是她运动生涯的最大遗憾。 关渭贞的心一直没有离开过羽毛球,1998年,她迎来了一个发挥潜能的机遇,她接受广州市体育局的任命,负责组建广州市羽毛球管理中心。这个集广州市羽毛球协会、全民健身和竞赛为一体的管理中心,开全国之先例,其模式至今在全国仍是独一无二的。这是广州式的体制创新,领导希望羽毛球能够在发展中走出一条新路子。

       随后尽管工作繁忙,工作之余,关渭贞非常注重内涵的修炼。北京奥运会和广州亚运会的举办,对我国和广州体育事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

       据此,从2004年起,关渭贞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又开始了有计划的专业知识学习,最终花了两年时间顺利完成了清华大学体育管理硕士课程的学习任务,获得该校管理学硕士学位。

       在学习期间,关渭贞始终坚持学有所用、用以促学,坚持学习与工作“两不误”。她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分管的工作当中,用在所参与的社会活动和国际体育事务上,争当熟悉管理理论与实务、适应国际竞争潮流的体育管理专家。她的辛勤努力,得到了国际体育组织的认可,2005年入选为世界羽联开发部成员。

       关渭贞把热情和理想都投入到热爱的羽毛球事业上,跟中国羽毛球事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上任后,关渭贞挑选了一批观念较新的年轻人组成班子,并制定了广州羽毛球的五年发展规划,把方向对准了举办国际大赛和推动本地羽毛球的发展。从运动员到管理者,她完成了华丽的转型。

       傅汉洵,(著名羽毛球教练,曾任广州市体育馆体校、市中心体校、市体委体工队羽毛球教练、七、八、九、十届广州市侨联兼职副主席、,致公党广州市委会主委、广州市政协副主席)。

       年近七旬的傅汉洵教练,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关渭贞的情形,“那是1971年,当时她在沙河的先烈东路小学读书,被体育老师带来我们这里搞业余训练。我第一眼看到她,就觉得她身材不错,更重要的是她臂力好,在学校每年都是投掷冠军。”尽管身体条件好,但关渭贞当时也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就是下肢灵活性欠佳。为此,傅汉洵还有针对性地给她增加了一些训练项目。“由于年龄小,又是女孩子,难免有些娇气,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自觉性就增加了,克服了下肢不太灵活的特点,上手技术好、威力大的特点更加明显,水平提升很快。”傅汉洵告诉记者,后来关渭贞到国家队,他们还经常通电话。

       1992年年底,关渭贞退役后回到广州,担任广州市体委副主任,刚开始也是住在恩师傅汉洵家里。“就像自己的女儿一样,”傅汉洵回忆起那段时期,也称赞关渭贞适应能力强:“没有任何经验,刚从国家队退役就走上了领导岗位,还是比较困难的,但我当时在这方面也没什么经验,所以就鼓励她多向同事学习、请教,但我发现她适应能力特别强,很快就能上手,所以到后来,我们都没有担心过她转型方面的问题。”

       在傅汉洵看来,如今的关渭贞在各方面都日益成熟,特别是对近十年来广州的羽毛球发展的布局、规划,都考虑得很周到,同时关渭贞的活动能力也非常强,一系列羽毛球赛事的落户,也提高了广州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到现在为止,在傅汉洵先生的心里还有一件最令他遗憾的事,那就是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羽毛球女双决赛中,主裁判的连续两个误判让关渭贞/林瑛失去了拿到奥运会金牌的机会。 张洁雯,(曾获奥运会、世锦赛女子双打冠军,现任广州羽毛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说:我挺佩服师姐的,因为作为一名运动员,退役后转型成为一名行政人员,本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她能做得这么好,就更难得了。而且我觉得她和现在的运动员有些不太一样,像我们平时都大大咧咧的,属于粗线条,很多事情差不多就算了,但她做事很认真,很注重细节,而且她挑你的毛病,还能讲出一个道理来,让人心服口服。

       此外,她很善于规划未来,对事情看得比较全面,看得比较远,观点也比较独特。作为我的师姐和现在的领导,她对我们还是比较严格的,表面看上去挺酷,大家也都有点怕她,但她内心很好的,虽然嘴上不说什么好听的话,但她能在背后默默地帮助你,这样的事情我遇到了好几次。 命运特别眷顾美丽的她,20年前,她在北京亚运会上捧回女双冠军,20年后,她成为了广州亚运会筹办者之一。关渭贞表示,体育留下的最大财富,不仅是意志体质的锻炼,最重要的是,赋予了她高瞻远瞩的国际眼光。

       2010年广州亚运会是关渭贞现在的工作重心,曾经以运动员的身份参与北京亚运,时隔20年后她以参与人的身份筹建亚运,她甚至表现出一种如履薄冰的审慎。

       她说“你只要踏入筹备工作,就感觉到责任非常大,因为不能有半点的失误,只要有失误就会影响整个广州,包括国家在亚洲的影响力”,作为领导者她压力重大。

       说起筹办亚运,她说这种意义相比她参加奥运,可能具有更重的历史感和使命感。广东作为体育强省,她对办好这届亚运会信心满满。在即将进入亚运倒计时一周年之际,关渭贞呼吁广州市民能多一分参与的热情,作为主办方的亚组委也能提供更多的互动活动,不要在自己的生命中留遗憾。

       她给明年的亚运会提出了寄望:“如果全广州人包括我们国人都能够有这样的心,合成这种力量应该是不可忽视的,给全亚洲、全世界看到,广州亚运并不是由物质堆出来的亚运,要充分体现我们的特色,要有我们自己的特点”。

       曾经的运动员关渭贞变身如今的副局长关渭贞,她的每个角色都演绎得恰到好处,她说话不紧不慢却有一种自信的成分,正如她看广州羽毛球的未来,即使谢杏芳走了,老一批的队员退役了,事业也总会有人来做。

       正如前世界冠军也是她昔日队友韩爱萍所言:“关渭贞作为一个优秀运动员转型到搞行政工作,能够有今天这样的成就,真的是很不容易,对广大体育人来说也是莫大的鼓舞”。 记者:在很多退役运动员中,你的转型是比较成功的,有什么秘诀吗?

       关渭贞:当时很多运动员退役后,到国外去当教练挣美元,是很热门很流行的,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读书,希望系统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所以选择了回广州,到暨大读书。而在当运动员的时候,经常接受采访,和记者打交道是最多的,所以当时选择了国际新闻专业。

       记者:如今你在体育局的工作其实已经很忙了,为什么还要到广州亚组委兼职?

       关渭贞:首先我为能进入亚组委工作感到很幸运,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机会。其实虽然我一直从事着体育工作,但在亚运筹备的前期,是没有参与的,直到今年2月才进入亚组委任职。我现在身兼好几职,体育局这边的群众活动是常年不断的,还有亚组委庆典和文化活动部副部长,后来又兼羽毛球团队的主任。但在时间上我会分配好,让各项工作同步,可以说今年是我最忙碌最充实也是最具有挑战性的一年。

       记者:算不算自找苦吃呢?

       关渭贞:不叫自找苦吃,我觉得这种人生的机遇不可多得,如果没有参加进来,才是我人生最大的遗憾。因为我参加过两届亚运会,现在又是在家门口,自己又是个体育官员,如果没有进入的机会,对我而言,那种失落感才叫苦不堪言。

       记者:你在亚组委庆典和文化活动部是分管火炬传递的副部长,这和你之前作为火炬手传递北京奥运会的火炬,感受有什么不同?

       关渭贞:我的心态是很平和的,因为我经常在各种角色中换位。其实你从不同的角色里,能体会到不同的真实感受,而且收获也不一样。火炬手是一种象征性的荣誉,但有机会去组织协调火炬传递这么大的一件事情,是一次锤炼,这种经历对我的人生是非常宝贵的。

       记者:作为羽毛球世界冠军,如今你也在致力于推动广州的羽毛球事业,这是一种不了的情结吗?

       关渭贞:广州已经办过世锦赛、汤姆斯杯、尤伯杯、苏迪曼杯,如果能够再把世界锦标赛办下来,就是一个大满贯的城市了,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城市能做到。中国是世界羽毛球最强的国家之一,如果广州在中国能够起到这样一个龙头作用,我觉得作为广州市民,这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情,应该要弘扬和发展壮大起来。

       这不是我关渭贞个人的事情,我这十多年只是做了一个推动跟普及的工作,让更多人喜欢羽毛球,但是我希望未来有更多人能够把这个理念延伸下去,希望我的师妹们回来广州后,能够接过这个接力棒,把羽毛球文化传承下去,并不断地往前推进,让更多的人能够喜欢羽毛球,带来更多的精彩,这也是我最大的心愿。 作为一名曾经在世界取得过辉煌战绩的羽毛球运动员,关渭贞把推动羽毛球运动的发展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1998年,受市体育局党委委托,她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广州市羽毛球运动管理中心。她根据广州的地域特性和人种形体特征,提出了把羽毛球打造为广州市“市球”的目标并积极付诸实践。

       她一手抓竞技,亲自促成广州自2000年起每年都举办一次国际羽毛球大赛,以赛代训,加强对运动员实战训练。在她的具体领导下,近年来,广州羽毛球运动员的竞技成绩十分优异:2004年雅典奥运会杨维、张洁雯夺取了女子双打冠军;2008年北京奥运会谢杏芳夺得了女子单打亚军,同时,还在世界羽毛球锦标赛上夺得女子双打、女子单打金牌,近两年更是包揽女子单、双打世界排名第一。

       她一手抓普及,利用自身的影响,促成国际羽毛球培训中心顺利落户广州,使广州成为全国唯一、世界第二个拥有国际羽毛球培训中心的城市。在她的推动下,到目前为止,广州全市羽毛球人口已达到200多万,场地总片数1600多片,经营场所172家,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羽毛球之都”。 “当前,群众体育事业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新的战略高度,成为一项民生工程。”作为分管群众体育工作的副局长,关渭贞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抓的。

       她提出,以国际化、精品化、社会化的“三化”标准来规划广州群众体育各项工作,按照“跳出体育看体育,跳出广州看广州,跳出成绩看成绩”的原则,强化政府体育公共服务职能,贯彻“惠民66条”,实现群众体育的社会价值。

       为兴建各类便民体育设施,她一方面争取体育**公益金的支持,一方面大力吸引社会资金,加强体育场馆和健身设施的配套建设,促使市体育局在“十一五”期间每年拨出2000万元体育**公益金用于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同时还带动各区(县级市)、街镇及社会各界投入超过4亿元,建成健身路径1600多条,篮球场2000多片及一批全民健身广场。

       为扩大公共体育设施开放力度,她深入基层调研,提出并制定了《广州市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办法》,推动全市符合开放条件的1000多所学校场馆向社会开放。市体育局的这种做法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的充分肯定,还在全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

       为丰富全民健身活动品牌,她每年组织全市性群体活动达60多项,2002~2008年累计参与群众超过2000万人次。所创造的元旦万人健步行、国际龙舟邀请赛、横渡珠江、金秋万人登山、万人健康跑等活动已逐步形成品牌。据此,2007年,国家体育总局给广州颁发了“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活动优秀组织奖。这个奖是对具体组织者的充分肯定,是关渭贞体育事业人生的又一个新的里程碑。

       从美女冠军、到美女主席、美女局长,关渭贞一直在不懈努力着,她的梦想从来没有幻灭过,反而越发真实起来。这个一辈子都离不开羽毛球的女人,正在一步步地打造属于广州的羽毛球之城。 2008年6月,关渭贞出席在阿曼首都马斯喀特举行的亚奥理事会“体育与和平”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关渭贞当选为亚奥理事会“体育与和平”委员会委员,这是亚奥理事会对关渭贞、对亚洲体育做出重要贡献的充分肯定,是关渭贞个人的光荣,也是中国体育、广州体育界的光荣。

       亚奥理事会“体育与和平”委员会的首要任务是为亚洲的儿童和青少年和平相处作贡献,以及在奥林匹克运动中加强体育作为调解冲突的中介作用;其独特视角是在奥林匹克运动中,通过可持续的项目以及创造和平的传统,让“体育与和平”委员会发挥领导作用,改变亚洲几百万青年与儿童的生活;其主要价值是以确立“体育与和平”委员会的“领导地位”,通过体育运动推动“尊敬与宽容”、“团队合作精神”。

       关渭贞表示,通过参加这次“体育与和平”委员会议,接触到了世界各地的体育管理精英,增加了对亚洲体育发展状况的了解,进一步明白了通过体育促进和平的重要性,同时,也学习到了很多新的体育管理理念与方法,她将会把这些理念融入到今后的体育管理当中。 2011年12月9日中午12时(北京时间上午7时),新西兰南岛皇后镇希尔顿酒店一层非凡会议厅已紧闭了3个半小时的橘色大门终于打开了。世界羽联主席姜荣中与世界羽联另外25名理事鱼贯而出,然后,姜荣中与世界羽联常务副主席帕森、首席运行官伦德以世界羽联两幅标志图案为背景,一起坐到长桌前,其他理事们则围绕列后。申办世锦赛和苏迪曼杯的中国广州、丹麦哥本哈根、中国澳门、马来西亚吉隆坡的4个申办代表团全体成员,在世界羽联官员的安排下,分列两侧,等候令人紧张的时刻。

       随着姜荣中“中国广州”的发音一起,广州申办代表团在全场热烈掌声中,兴奋地相拥而庆,与世锦赛缘分深厚的关渭贞的眼角更是闪烁着晶莹的泪光…… 第一次对于任何人而言都是毕生难忘的。关渭贞的首个世界冠军,就是在1987年羽毛球世界锦标赛上获得的。作为24年前现场采访过关渭贞的本报记者,至今仍记得当时关渭贞夺魁那一刻的激动。就如同著名的“奥运会3大梦想”一样,关渭贞已实现了参加世锦赛和世锦赛夺标的两大梦想,最后一个“世锦赛梦想”就是作为申办者和组织者,举办一届世锦赛。

       中国从奥运会实现金牌零的突破,到成功举办奥运会,足足等了24年,巧合的是,关渭贞从羽毛球世锦赛夺冠到申办世锦赛成功,也恰好用了24年,24年的甘苦,谁可共鸣? 作为中国羽毛球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叱咤风云的一代“羽坛皇后”级人物,关渭贞与李玲蔚早年同为国家队的战友,又是年龄相仿的“铁姐们”,最有意义的是,早在1987年北京世界羽毛球锦标赛上,李玲蔚夺得了世锦赛的女单金牌,关渭贞则获得了世锦赛的女双冠军,这也是关渭贞获得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同时在这届世锦赛上,中国羽毛球队历史上第一次囊括了世锦赛的全部金牌,因此给关渭贞留下了深刻的冠军记忆。

       真可谓是巧合奇缘。当广州申办代表团几经周折,舟车劳顿,抵达皇后镇下榻的酒店时,一进酒店大堂,打扮干练的李玲蔚刚好与关渭贞迎面而遇,两位昔日的“羽坛皇后”,就这样在异国的皇后镇奇特地相遇了。这对好姐妹高兴地拥抱在一起,为她们这次巧合的皇后镇相遇而寒暄起来。原来,这次李玲蔚是作为世界羽联资深理事来皇后镇参加世界羽联理事会的。李玲蔚也成为了帮助广州申办世锦赛的最坚强后盾。

       更为巧合的是,作为与关渭贞同时代的英国羽毛球“皇后”级明星娜拉这次也来到了皇后镇,这三位品貌出众,球技精湛的昔日羽坛皇后,终于重逢,演绎了一段皇后镇“羽坛皇后”的美丽故事。 2010年广州亚运会火炬传递的最后一站就是广州站,是火炬手数量最多、传递时间和传递线路最长的一站。从5日起到11日,613名火炬手将参加广州的传递活动。130名火炬手将在大学城进行火炬传递,总运行里程约15公里。

       参与今天火炬传递的130名火炬手中众星云集,首棒火炬手是前短道速滑名将、国际奥委会委员杨扬。最后一棒火炬手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今天火炬手中还不乏明星大腕,市民不仅能参与到火炬传递的盛况中,更能一睹巨星的风采。羽毛球世界冠军关渭贞、网球冠军孙甜甜、新的乒坛一姐刘诗雯等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将亮相。而且也有不少演艺明星加盟,包括香港演艺人协会会长曾志伟和国际影星章子怡,另外,安七炫、谭咏麟、蔡卓妍(阿SA)、张敬轩、郎朗等也将参与。 2010年广州亚运会火炬在广州大学城传递 11月11日,火炬手张铁林(左)与火炬手关渭贞进行圣火交接。当日,第16届亚洲运动会火炬传递活动在广州大学城举行。130名火炬手完成了亚运火炬15.2公里的传递里程,至此,亚运火炬传递广州站活动圆满结束。11月12日,最后5棒火炬手将把亚运火炬传递到开幕式的现场,点燃本届亚运会的主火炬。

       位于大学城外环东路与外环西路的转角处,5号火炬手关渭贞一下车,众多师生立即喊出以下口号:“世界冠军看这里,广州亚运欢迎你!”听到此叫喊,关渭贞向人群挥了挥手。没过多久,她接过亚运火种,开始了今早120米的火炬跑。只见关渭贞一路跑,一路向马路旁边的路人挥手致意。1分20秒后,关渭贞将火炬交给了下一棒的张铁林,这对“世界冠军”加“皇阿玛”的圣火结合,一下子引爆了周围围观市民的气氛,原本在远处聚集的市民立即向此处涌来。“果然是世界冠军,跑得比别人都快。

男子羽毛球排名前十名是谁

       作为中国羽坛响当当的人物,李永波在个人羽毛球生涯中就拿到了奥运会羽毛球表演赛男双冠军(只不过当时羽毛球还没有被列为奥运会正式项目)和6次世界冠军,跟他的个人成就相比,他最辉煌的当属执教生涯。1993年,李永波正式开始执教羽毛球,在他执教羽毛球国家队的24年中,中国羽毛球队共拿到了92个世界冠军,其中有18个奥运冠军,44个世锦赛冠军和6个世界杯冠军。不夸张地讲,李永波的执教生涯堪称辉煌,因为在他手里,中国羽毛球队成为了奥运历史上唯一一个包揽五金的球队。但即便如此,2017年,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的一张公告,直接宣布李永波卸任中国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正式宣布被下课。

       李永波曾培养出了林丹这样优秀的队员,帮助中国羽毛球队,拿到了各种各样的世界冠军和金牌,让中国羽毛球队一度站在了世界的顶峰。照理讲即便李永波卸任中国羽毛球总教练,也不应该彻底离开教练岗位。那为什么李永波直接离开了教练团队,还有人说他不会再被国家队请回来了,这究竟是何原因呢?在笔者看来,可能有以下2个方面的原因。

       1、李永波争议性有点大

       在执教生涯拥有耀眼成绩的同时,李永波此人的争议非常大。1998年,与其共患难的男单主教练李矛,就公开表达了对于李永波的不满。国羽内部因为怀疑队内有经济问题和对李永波工作作风不满,爆发了对李永波的集体弹劾。组织经过调查发现,李永波并不存在贪污和挪用公款的行为,但在管理和领导问题上,确实存在问题。弹劾没能成功,李矛便负气离走,转战各个国家,培养出不少名将,执教能力得到了广泛认可。

       事实上除了工作作风外,李永波其人身上还有各种传闻,在搜索引擎里输入李永波的名字,出现的词条很多都是他的花边新闻。当然,李永波身上还有一个争议点,那就是伦敦奥运会上于洋和王晓理组合消极比赛的问题,李永波也应该负有一定责任。在中国有个原则,有实力有德行会重用,没实力有德行可能会用,有实力没德行往往不会用。如此看来,李永波不被国家队请回来,或许是因为他备受争议。

       2、李永波执教缺乏长远眼光

       尽管李永波执教生涯非常辉煌,但有一点也不得不承认,那就是在李永波任职后期,中国羽毛球队的人才选拔机制和培养机制,已经发生了混乱。随着以林丹为代表的羽毛球健将年龄的增大,仔细想想还有哪些人才站在了世界巅峰?这难道真是因为羽毛球队没有人才吗?还是没有悉心培养呢?中国羽毛球队人才的青黄不接,证明了李永波执教缺乏长远眼光,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李永波很难再被国家队请回。

羽毛球天王赵建华的资料

       排名前十男子羽毛球运动员是:傅海峰、金东文、张楠、蔡赟、朴柱奉、安东尼·西尼苏卡·金廷、奈良冈功大、乔纳坦·克里斯蒂、孙完虎、斯里坎特·基达姆比等。

       一、傅海峰

       傅海峰,1983年8月23日出生于广东揭阳。中国羽毛球队男子双打运动员。2002年,傅海峰进入国家队,由单打转向双打。12月的中国公开赛,与队友一举杀入男双四强,引起关注。

       二、金东文

       金东文,韩国著名羽毛球选手,是韩国唯一一位赢得过奥运会男双和混双冠军的球员。

       三、张楠

       张楠,1990年3月1日出生于北京,中国羽毛球双打运动员,已退役。张楠曾获得2011年世界羽毛球锦标赛混双冠军。2012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混合双打冠军、2014年世界羽毛球锦标赛混双冠军。

       四、蔡赟

       蔡赟,1980年1月19日出生于江苏苏州,身高1.81米,中国羽毛球队运动员。2000年,蔡赟进入国家一队。

       五、朴柱奉

       朴柱奉,韩国著名男子羽毛球双打和混合双打选手,现为日本羽毛球国家队总教练。在上个世纪末80年代中后期以及整个90年代初,朴柱奉就是羽毛球最高水准的象征。

       六、安东尼·西尼苏卡·金廷

       安东尼·西尼苏卡·金廷,1996年5月11日出生于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羽毛球运动员,效力于Sangkuriang Graha Sarana PLN俱乐部。

       七、奈良冈功大

       奈良冈功大,2001年6月30日出生,日本羽毛球运动员,2022年世界羽联年度最具潜力新人。

       八、乔纳坦·克里斯蒂

       乔纳坦克里斯蒂是印度尼西亚男子羽毛球运动员,其隶属于印度尼西亚羽毛球队,荣获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羽毛球男单冠军,2021年汤姆斯杯羽毛球团体赛冠军。

       九、孙完虎

       孙完虎出生于1988年,是韩国的羽毛球运动员,在2017年的世界羽毛球排名中,孙完虎位列男单世界第一,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他也进入了前八强。

       十、斯里坎特·基达姆比

       斯里坎特·纳马尔瓦尔·基丹比,1993年2月7日出生,印度羽毛球运动员。2023年9月,入选杭州第19届亚运会印度体育代表团羽毛球项目运动员名单。

羽毛球运动是由古代的什么运动演变而来的?

       1965年生,身高1.83米,左手握拍。籍贯江苏南通。

       他12岁进业余体校,专修羽毛球。1978年进入江苏省羽毛球队,16岁获得江苏城市羽毛球比赛男子单打冠军。1983年加入中国羽毛球队。

       他属进攻型选手,具有力量大,身体素质好,速度快,反应灵敏,后场扣杀有力,网前凶狠,落点准确等技术特点。在1984年底参加的苏格兰公开赛中,他一鸣惊人,先后击败世界名将费罗斯特、尼尔霍夫等,夺取男单冠军。时隔两个月,在1985年1月日本公开赛上,他连克费罗斯特、韩健,又夺得男单冠军。同年3月,在全英锦标赛半决赛中,他以2:0淘汰了印尼名将林水镜,在决赛与费罗斯特争夺金牌时,又以2比1再次获胜。赵剑华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连续击败四名世界羽坛顶尖好手,震动了国际羽坛,被誉为世界羽坛的“四大天王”。然而,正当他继续向世界羽坛高峰攀登时,急性肺炎发作,使他整整耽误了一年。1986年他病愈复出后,体力有所下降,技术却不减当年,连续获得马来西亚公开赛、第十届亚运会、中国和泰国公开赛、1987年世界杯赛男单冠军,1988年和1990年汤姆斯杯团体冠军,1990年全英锦标赛冠军,1991年世界锦标赛单打冠军以及1991年世界羽毛球总决赛单打冠军。

       1994年1月进入新加坡管理学院,同时任一所中学羽毛球教练及新加坡国家队顾问。1997年五月从新加坡管理学院毕业,同年同张军配对男子双打代表江苏队参加中国第八届全运会,夺男子团体冠军。

       四大天王中,赵剑华最后一个退役,被称作末代天王,他也是最能代表那时羽毛球技术水平的人。

       不无遗憾的职业生涯

       2005年5月苏迪曼杯,应中央电视台之邀赵剑华从南宁赶来北京担任评球嘉宾,球迷大都有久违了的感觉。世界上的事就是那么巧,这届苏迪曼杯在首都体育馆比赛,18年前的世界锦标赛也是在这个体育馆。当年半决赛赵剑华和弗洛斯特的天王对决还历历在目,现在两人又同时出现在中央台和ESPN两大电视台的评论席上,让人不由得想起那个黄金时代。

       弗罗斯特曾经夸奖他的对手说“赵是最能展现羽毛球运动真缔的人”,但在赵剑华的职业生涯中,只夺得过一次世界冠军。这在别人可能是一生追求的梦想,对于赵剑华却远不能与他的水平相配。

       赵剑华1985年就夺得全英冠军一举成名,但两次大病把他夺得世锦赛冠军的时间推迟了六年。1990年亚运会战胜杨阳夺冠,他终于成为无可争议的羽坛第一人,但这时他已经25岁,开始从巅峰期向下滑落了。谁都想让他把辉煌延续得长一点,然而面对逐渐成熟的印尼年轻一代,他已经力不从心:1990年全英决赛,魏仁芳被赵剑华打得找不着球;1991年世锦赛决赛,两人已经可以对抗;到了1992年奥运会上,赵剑华就只能看着魏仁芳创造历史了。

       从有些方面来说,赵剑华不如杨阳幸运。杨阳似乎就是为辉煌而存在,他似乎没有痛苦过一天,而赵剑华的职业生涯始终伴随着磨难、煎熬,对于他快乐总是短暂的。

       在狮城学管理

       1993年七运会结束后,赵剑华挂拍。在当教练、下海、上学这三条路中,他选择了到新加坡管理学院学习,以他的个性,当然想在不同的领域都检验一下自己的能力。他自己也说,一个人应该多尝试些新东西,不能老是拴在一个地方,生活那么多姿多彩,为什么不多体会一番。

       新加坡喜欢羽毛球的人很多,他们当然都知道赵剑华的名头。当个名人还是有好处的,赵剑华就感觉周围总有人罩着他,真的得到了别人不少帮助。就拿他在新加坡供职的建筑公司来说,就是一个朋友作老板,请他去帮忙的。在这里,赵剑华几年里涉及了各个管理部门,经济管理硕士学位算是没白读,也算专业对口。

       赵剑华说做生意可比打球难,这里面的道道、行规太复杂了。干了这么多年,即使有老板罩着,也体会了其中的酸甜苦辣。尤其是自己投资做生意之后,感触更加深刻。

       不再杀球改杀鸡

       赵剑华在新加坡队也当过一段时间教练,和当地球员交上了朋友。2002年,他和几个朋友一合计,做出了一个让很多人都觉得搞笑的决定,合伙开一家海南鸡饭店。

       他们的饭店全名叫做“威南记海南鸡饭餐室”,老板也是羽总前主席,还是1993年东运会的羽毛球队领队,饭店投资来自大家的合股。得知赵剑华开鸡饭店的消息,新加坡的媒体竞相前来凑热闹,赵剑华也拿起菜刀摆出pose,做起了无本万利的活广告。广告效果是不错,可这位一米八几的大汉拿菜刀的样子,怎么看怎么让人想起侯宝林的相声《改行》,实在忍俊不禁。

       运动员做生意的不少,北京也有和赵剑华齐名的国手开的饭店,生意好的不得了,但没有闹得人人都知道。只有赵剑华卖鸡饭这事,经新加坡媒体一炒,有人难免觉得这和他世界冠军的身份反差太大了。

       赵剑华说,我们只是做投资,大厨都是请的,又不用自己真的去杀鸡。我们的鸡饭做得蛮地道啊,从一家开到两家,从两家开到好几家,从好几家开到现在一家都没了。都是非典搞的,非典来正是我们饭店正往上走的时候,一闹非典一下子就不行了,谁还来外面吃饭?

       做解说深入人心

       说起来,在建筑公司做事是赵剑华的主业,投资小饭店是副业,为电视台做嘉宾评球纯粹是个赚外快的事。可这三件事的知名度确实倒过来的,了解他在建筑公司供职的人最少,还是电视影响力大。

       赵剑华和徐美燕一起配合为电视台转播羽毛球解说已经好几年了,两人的搭档也在球迷中深入人心。赵剑华说,一开始他们找我说了几场,大概是2000年吧,可能觉得还不错,就和我签了一个长期的合同,还做了一些培训。其实这个合同也是比较松散的,每次有比赛来还是得看我的时间,因为我在公司那边也是需要请假的。不过总的来说大家都挺照顾我的,时间上尽量给我方便,尤其是我的老板。

       记者曾听说赵剑华为那家电视台解说的报酬很高。传说中,他解说一场比赛的酬金是1000美金。于是向他求证。赵剑华说:“这可是商业秘密!不过他们对我很好,包括报酬方面也都不错。”

       记者问赵剑华,你又是在公司上班,又是投资,还在电视台解说,干了这么多工作有什么体会吗?他说,我做这些就是想多了解不同的生活,当了那么多年运动员,退下来就什么都想尝试一下。其实每个工作都有自己的特点,比如说做生意,就有很多行里的规矩,不来亲身做一下是学不到的。

       现在又拿起了球拍

       很多运动员退役后直接当了教练,最近的比如孙俊、吉新鹏。赵剑华到新加坡上学,给人感觉就是想另外找一条出路。可是在新加坡打拼了10年之后,去年赵剑华又回到了国内,在南宁和吴文凯一起经营以他们名字命名的羽毛球俱乐部,还是回到了羽毛球身边。赵剑华说,经历了那么多事,最后觉得还是干羽毛球比较适合自己。

       目前,他们的羽毛球俱乐部从小到大,已经有了两百多名学员,并且开了分校。不过,现在要想得到赵剑华的亲自指点还不那么容易,他现在还是把精力放在管理上面,并没有亲自下场教球。

       赵剑华说:“回到国内我更加自在,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我就想能培养一批孩子,为打好中国羽毛球的基础做点贡献。”回到国内,老朋友也多,像和杨阳两人联系起来就方便多了。

       现在羽毛球界也有不少中国的海外兵团,担任教练的也不少。可是赵剑华在新加坡带了那么多年,也没有加入新加坡籍。2000年前后,新加坡羽毛球协会曾经力邀赵剑华出任新加坡羽毛球队主教练,可是好说歹说,赵剑华只愿意做“PART TIME”(兼职)。虽然只是做兼职,可是就是因为他的到来,一些已经打算放弃羽毛球的队员又留了下来。他当年的队员韦凯在和记者说起这位“PART TIME”的师傅时,总是一脸崇拜:“他真是偶像啊。带我们的时候相当严厉,可是大家都服他,虽然年纪大了,体力不如从前,但是训练的时候做示范,还是那么潇洒漂亮。”可是赵剑华也没有在新加坡队呆太久,因为他觉得那里没有他的事业。

       让人羡慕的家庭

       赵剑华的妻子吴文静是吴文凯的妹妹,也是羽毛球国家队队员。在国家队时,吴文凯和赵剑华关系很铁,吴文静和赵剑华的接触机会也就比较多。赵剑华退役后,和吴文静一起移居新加坡,1999年初,两人结束了长达六年的爱情之旅,终于走到一起。现在,文凯剑华俱乐部红红火火,从中也可以看出一家人其乐融融。

       现在,赵剑华和吴文静有一个五岁的儿子和一个不到一岁的女儿。当年把自己名字里的“建”改成“剑”,现在赵剑华仍然对起名字十分在意,音和形都得讲究,还要看五行合不合,没少费脑筋。最后儿子起名叫俊颉,女儿叫璟榕,都不落俗套,他自己也满意。每每提起自己的妻儿,“天王”便沉浸在幸福中。

       赵剑华回到国内,还是很忙碌,无论在他的家乡南通,还是在南宁,各种社会活动不断,他也愿意多做一些事情。这次在中央台转播做嘉宾,给电视节目增色不少,我们也希望能对他在国内的事业有好处。

       轶事·跟他打球会分心的

       1997年已经退役多年的赵剑华从新加坡回国,32岁的他跟20岁的张军配对男双,代表江苏队取得了第八届全运会男团冠军。8年之后,已是两届奥运会冠军的张军,提起当年和赵天王的合作,还连呼难忘,他说:“赵剑华打球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动作潇洒漂亮。跟他比赛的时候有时候我都会忍不住看他的动作,不过别以为我会分心,跟他配男双打团体的时候我们全赢了。”“八运会的时候,他虽然已经30多岁了,可是还是个‘孩子王’,跟我们这些小队员玩得挺好,八运会之前,他带着我和孙俊、刘永几个人玩军棋的四国大战,特别开心。后来他回新加坡,每年去比赛他都会请我们吃饭,有一次还硬和我拼酒,结果他喝多了,送我们回酒店的时候,把车开到马路牙子上去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天皇巨星林水镜给球迷留下的美好印象还没有消退,“四大天王”时代就开始了。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木制球拍逐渐被铝合金球拍取代;到90年代碳纤维球拍又一统天下。器材越来越先进,羽毛球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快,随之而来的是技术要求的弱化,从汤仙虎那时的纯技术流,演变到后来阿尔比、董炯、夏煊泽等人的力量派。“四大天王”承上启下,羽毛球运动的速度因素和技术因素恰好达到了最完美的结合,自然造就了一个空前的时代。

       类似打毽子的运动。

       早在两千多年前,一种类似羽毛球运动的游戏就在中国,印度等国出现。中国叫打手毽,印度叫浦那,西欧等国则叫做毽子板球。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英国军人将在印度学到的浦那游戏带回国,作为茶余饭后和休息时的消遣娱乐活动。

       现代羽毛球运动诞生在英国。1873年,在英国格拉斯哥郡的伯明顿镇有一位叫鲍弗特的伯爵,在他的领地开游园会,有几个从印度回来的退役军官就向大家介绍了一种隔网用拍子来回击打毽球的游戏,人们对此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因这项活动极富趣味性,很快就在上层社会社交场上风行开来。“伯明顿”(Badminton)即成为英文羽毛球的名字。1893年,英国14个羽毛球俱乐部组成羽毛球协会。

扩展资料:

       羽毛球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我国现代羽毛球运动发展开来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从印度回来的第一批羽毛球运动员,带来了先进的技术打法。要想打好羽毛球,首先要重视步法的练习,其次要加强灵活性,最后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是速度和耐力。

       1986年我国羽毛球队战胜印度队,成为世界羽毛球锦标赛冠军。国际上的优异成绩不仅弘扬了国威,也引起了国内普通民众的羽毛球热,成为继乒乓球之后又一项流行的运动。

       90年代羽毛球运动进一步发展,羽毛球这项受广大群众喜爱的运动提高了人们的身体素质,我国羽毛球竞技水平也不断提高,一大批新秀的出现,使得我国羽毛球在国际上赢得了更多的桂冠。

       百度百科-羽毛球

       好了,今天关于“90年代羽毛球”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90年代羽毛球”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